略论江户时代的中日文化交流
本文关键词: 江户时代 德川幕府 中日文化交流 出处:《学术交流》2012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江户时代(1603—1867)既是日本历史发展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又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正处于中日文化交流发生方向逆转的准备期,是中日文化交流格局转化的重要时期。江户时代在两国实施闭关锁国政策的情况下,仍然冲破藩篱,在多方面获得了突破。在这一阶段,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呈现出不同于以往时代文化交流的特点,而且在文化交流的内容方面也更加广泛,交流途径也更加多样化,更重要的是,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对日本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Abstract]:The Edo period (1603 - 1867) is an important stage of a Japanese history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is an important stage in the history of Sino Japanese culture in ancient China, is in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has a reversal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preparation period, is an important period of Sino Japanese cultural exchange pattern transformation. The Edo period to implement a policy of seclusion in the two countries the case, still break to get a breakthrough in many aspects. In this stage, th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show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era of cultural exchange, but also in terms of cultural content is more extensiv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are also more diversified, more importantly, th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Japan.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处;
【基金】:2011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江户时代的中日文化交流研究”(11552109) 2011年度黑龙江省社科规划年度项目“朱舜水的史学思想研究”(11E082) 2011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研究项目“朱舜水与日本文化”(11B026)
【分类号】:K313;K251
【正文快照】: 江户时代(1603—1867)与中国的明末清初大致处于同一时期,根据《中日文化交流事典》的分期,属于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的末期。可以说,江户时代是中日文化交流发生逆转的准备期,在古代至江户时代这段漫长时期,两国的文化交流主要以日本吸收中国文化为主流,并借助于中国学习西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冯佐哲;清代前期中日民间交往与文化交流[J];史学集刊;199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明;《千金方》中的“耆婆医药方”[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王国强,邹桂香;西学汉籍东传日本述略[J];图书与情报;2004年05期
3 黄仁生;论汉籍东传日本及其回流[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魏华仙;略论隋炀帝时中日外交关系的空前发展[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张德华;唐宋时期鄞州与日本的佛教交往[J];东方博物;2005年02期
6 李云泉;汉唐中外朝贡制度述论[J];东方论坛;2002年06期
7 包铭新;;中国的传统染织纹样及其对日本染织纹样的影响[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8 霍旭初;唐代龟兹僧勿提提犀鱼汉译《十力经》及相关问题[J];敦煌研究;2001年03期
9 李群;武士道与文化侵略——探析近松门左卫门文学中的侵华意识[J];东疆学刊;2005年04期
10 谭锐;浅析北宋时期中日交往中的“僧侣现象”[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邱岭;;《水浒传》人物设定比较谈——与《南总里见八犬传》相较[A];2005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暨大丰市施耐庵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庆典专辑[C];2005年
2 王金林;;唐代的文化开放政策及其对日本奈良文化的影响[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三辑)[C];1987年
3 于建福;;儒家文化教育传统对“儒家文化圈”的影响与启示[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四)[C];2004年
4 衷尔钜;;第十三章 陈元峗的实学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A];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C];2002年
5 杨希义;;唐代宾贡进士考[A];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C];199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晓刚;伤寒学术发展史略[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2 陆敏珍;唐宋时期明州区域社会经济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石元蒙;明清朝贡体制的两种实践(1840年前)[D];暨南大学;2004年
4 邹国辉;日本林业史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5 翟意安;论中华文明圈的内发性发展史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郝先中;近代中医废存之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忠庚;汉唐佛教与科学[D];山东大学;2005年
8 姜清波;入唐三韩人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9 金炳镇;14世纪-17世纪中叶朝鲜对明和日本贸易关系史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10 游博;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丽娜;民国时期福建对外医药交流初探[D];福建中医学院;2000年
2 袁盛财;井上靖与中国[D];湘潭大学;2002年
3 王晓云;明代中国、日本、琉球关系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海鹏;近代基督教会在华妇女事业研究(1840—1920)[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寅铨;论日本军国主义倾向及其原因[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燕;从大盐中斋看日本阳明学的事功特色[D];延边大学;2004年
7 邱广军;清末民初基督教在东北施医布道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芳;古代中日官方贸易述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9 祝国红;古代中日民间贸易述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凤华;论德川幕府初期的对外贸易、禁教与锁国[D];吉林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小林;论近代中国从“轻日”到“师日”的转变[J];安徽史学;2004年03期
2 王国强,邹桂香;西学汉籍东传日本述略[J];图书与情报;2004年05期
3 王凤杰;;论“拿来的”日本文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郑衡泌;晚清西学东渐中西学中文书刊出版地域空间拓展轨迹[J];福建地理;2003年03期
5 郑燕虹;;张之洞的《劝学篇》与福泽谕吉的《劝学篇》之比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6 刘小珊;兰学·洋学——日本人实理实用精神的启蒙[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7 李磊;传统与变革——中日两国近代传播事业起源及其影响的比较分析[J];国际新闻界;1998年03期
8 廖丹青;试论近代中日两国向西方学习的差异[J];广州师院学报;1998年08期
9 史红霞;“兰学”勃兴的原因初探[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孙建国;清末民初日文中译与转贩西学问题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世响;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接受[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晓云;明代中国、日本、琉球关系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楠;老庄东传日本考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晓旭;;江户时代日本人的中国认识——以“漂流事件”为中心的考察[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1期
2 解娟;;江户时代武士教育特点分析[J];日本问题研究;2006年04期
3 吴佩军;尤建设;;对日本德川时代朱印船贸易发展过程的历史考察[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年01期
4 吕万和;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社会诸因素之比较[J];日本学刊;1989年01期
5 郭雪咏;;江户时代的日本儒学与武士道[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2期
6 左学德;王晓燕;;日本江户时代的幕藩体制与商品经济[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7 佚名;;日本混浴的历史与复兴[J];人民文摘;2010年04期
8 张伟;;浅析丝割符制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蔺静;;日本“锁国”的实质和“锁国”时期的中日交流[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我呸;;善忍成事[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孔炽;;日本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起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白玉琴;;日本明治维新辨[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选[C];1981年
3 赵阶琦;;日本对外侵略扩张野心的形成与膨胀[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4 王明星;;日本近代“征韩外交”再探[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5 汤重南;;有史为证: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是庞杂的精神糟粕[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邝海炎 书评人;德川家光的“戾气”化解术[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2 井上亘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日语系外籍专家;日本:国家·宗教·民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海鹏;战前日本:从这里走向战争(一)[N];南方周末;2005年
4 王晓平;“汉意”与“和魂”之间[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瞿晓(自由媒体人);日本人解读“明治维新”成功原因[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6 宋念申;日本锁国[N];东方早报;2008年
7 赵坚;谁是日本人?[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顾钧;近代日本学术思想的变革[N];中华读书报;2009年
9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马敏;“殖产兴业”运动受赐于世博会[N];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记者 任珊珊;日本长崎有座“广州寺”[N];广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朱玲莉;日本近世寺子屋教育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孙文;《华夷变态》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许晓光;明治前期日本近代化政治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田雪梅;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从明治到大正[D];复旦大学;2011年
5 本桥京子;武家社会与日本养神之道[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吴莹;日本近代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实践[D];吉林大学;2013年
7 王秋菊;日本德川时代西方科技传播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8 李含;近代日本和平思想的发展轨迹[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飞;德川幕府末期日本对海外消息的搜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秦贝贝;日本江户时代的大名留守居制与参勤交代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李玉明;江户时代的朝幕关系[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刘凤华;论德川幕府初期的对外贸易、禁教与锁国[D];吉林大学;2005年
5 曾文华;江户时代的日本忠孝思想特征分析[D];广西大学;2008年
6 刘学英;德川幕府的历史遗产与日本近代化[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莎;参勤交代与藩财政——从经济控制到政治统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超;江户时代的平民教育——寺子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曼婷;日本锁国体制的透气窗—出岛[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郎启飞;江户时代的经济遗产与日本经济近代化[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62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462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