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戈尔巴乔夫从改革到废弃苏维埃制度的理论认识轨迹

发布时间:2018-01-27 23:45

  本文关键词: 戈尔巴乔夫 苏维埃制度 人民自治 新政治思维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出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人民自治理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和以全人类价值高于一切为核心内容的新政治思维是戈尔巴乔夫改革苏维埃制度的三个重要理论支柱。戈尔巴乔夫最初把加强苏维埃的地位和作用看成是实现社会主义自治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激进的反传统倾向与泛化的新思维理念在其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戈尔巴乔夫对苏维埃体制的认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戈尔巴乔夫的苏维埃制度改革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了从最高苏维埃体制转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而引进总统制,再转而实行总统内阁制的复杂嬗变。在这一过程中,戈尔巴乔夫逐渐从改革苏维埃制度走上了废弃苏维埃制度的不归路。
[Abstract]:The theory of people's autonomy. Humane democratic socialism and new political thinking with the core of human values above all are three important theoretical pillars of Gorbachev's reform of the Soviet system. Gorbachev initially strengthened the Soviet land. The role of position and function i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ist autonomy. Along with the radical anti-tradition tendency and the new thinking idea of generalization occupy the leading position in its thought. Gorbachev's understanding of the Soviet system also took a fundamental turn. Gorbachev's reform of the Soviet system experienced a transition from the Supreme Soviet system to the people's Congress system in a very short period of time. In this process Gorbachev gradually went from reforming the Soviet system to abandoning the Soviet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8JJD710019)
【分类号】:D751.2;K512.5
【正文快照】: 一、人民自治理论的延续与结构改造思想的萌生马克思和列宁都曾把劳动人民的自治设想为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的一项切实可行的民主原则。戈尔巴乔夫之前的苏联领导人也都从各自的角度阐述过人民自治的思想。戈尔巴乔夫接过了前辈们的概念和内容,强调“在为了提高苏维埃的作用与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正祥,詹德斌;苏联瓦解的文化因素[J];安徽史学;2002年04期

2 于春苓;;影响俄罗斯外交的传统因素[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3 陆南泉;苏联走近衰亡的勃列日涅夫时期[J];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06期

4 杨勇;;民主社会主义在俄罗斯的历史命运[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04期

5 郭春生;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知识分子的政治立场——剖析知识分子抛弃苏联的一个历史原因[J];俄罗斯研究;2003年02期

6 王正泉;冷战结束后的俄美关系凸现五大特点[J];国际论坛;2003年01期

7 贾保华;面向21世纪的中日经贸关系[J];国际贸易问题;2000年02期

8 黄宗良;官僚特权阶层问题与社会主义的命运[J];国际政治研究;2002年01期

9 邵明英;苏联权力监督机制演变的历史考察及启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郝宇青;合法性:苏联剧变的一种解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磊;建设有中国特色党政关系的理论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王传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领导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张学森;社会主义信念建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仲崇东;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5 郭春生;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各社会政治阶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潘广辉;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朱哲;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张永理;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封建残余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关锋;论马克思的实践理性[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毕洪业;欧盟东扩与俄罗斯的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永强;晚年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新发现[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何英桥;邓小平公平与效率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林元苍;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观的比较分析与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范伟;哲学视野中当代中国法治的合理性及其实现[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冯祥武;试论当代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的社会主义观[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6 李伟峰;《美苏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雷生;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D];吉林大学;2004年

8 孙杨;俄罗斯新闻周刊《论据与事实》涉华报道研究(2001-2004)[D];河北大学;2004年

9 成晓芳;“第三条道路”刍议[D];外交学院;2005年

10 张丹丹;里根政府对苏政策演变的观念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铁群;;戈尔巴乔夫与苏联解体[J];炎黄春秋;2011年07期

2 胡键;;苏联解体的“三部曲”[J];社会观察;2011年09期

3 彼得·雷德韦;毛兴贵;;民众的不满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苏联的解体[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4期

4 埃贡·克伦茨;李红霞;;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被系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中[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5 列昂·阿伦;赵铁铸;;关于苏联解体:你以为知道的一切都是错误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4期

6 邢广程;;戈尔巴乔夫的思想嬗变[J];俄罗斯学刊;2011年03期

7 张树华;;苏联政治改革与民主化的教训[J];学习月刊;2011年11期

8 赵曜;;苏联剧变和解体的根本原因是内部出了问题——苏共亡党、苏联解体20年后的思考[J];红旗文稿;2011年11期

9 吴恩远;;苏联“无可救药”的各种争论[J];人民论坛;2011年19期

10 В·И·茹科夫;冯育民;;“改革”:总结和教训[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树华;;裂变、失败与崩溃——苏联政治改革与民主化的教训[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下册)[C];2011年

2 吴非;;苏联解体与媒体转型[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王建新;;关于苏联解体的再思考[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4 李t,

本文编号:1469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469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3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