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二战”前日本现代中国学的生成动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27 18:02

  本文关键词: “二战”前 日本 现代中国学 生成动因 出处:《东疆学刊》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二战"前,日本出现了以现代社会科学方法来研究近现代中国的现代中国学。日本出现这种研究的动力在于: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的形成与确立,直接催生了现代中国学;西方社会科学的输入,为现代中国学的诞生准备了理论和方法;现代高等教育的创办、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学与现代中国研究的结合。
[Abstract]:Before World War II, Japan appeared to study modern Chinese studies in modern China by means of modern social sciences. The motive force of this kind of research in Japan lies in the form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mainland policy of foreign aggression and expansion. The input of western social sciences has prepared the theory and method for the birth of modern Chinese studi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have further promoted the combination of western studies and modern Chinese studies.
【作者单位】: 北京市委党校;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1世纪以来美国中共党史研究评析”,项目编号:11CDJ011
【分类号】:K207.8;K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孟宪梅,李红梅;试析满铁的情报调查活动[J];东北亚论坛;2003年06期

2 崔艳明;满铁调查与日本全面侵华[J];河北学刊;1997年06期

3 高乐才;满铁调查课的性质及其侵华活动[J];近代史研究;1992年04期

4 张学继;;论有贺长雄与民初宪政的演变[J];近代史研究;2006年03期

5 蒋立峰;铃江言一与中国革命[J];日本学刊;199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天根;;近代报刊与袁世凯军政利益集团的兴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李志毓;;论大革命时期青年的激进意识与历史根源[J];北方论丛;2009年05期

3 郑师渠;;欧战后国人的“对西方求解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李云霖;袁兵喜;;联邦体制下的“五权”设置——论《四川省宪法草案》的权力结构[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张金荣;田毅鹏;;文明论:东北亚研究的新视角[J];东北亚论坛;2007年03期

6 朱秀春;刘利民;;戴季陶早年政党政治思想论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张继才;;论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国家结构观[J];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8 张玉萍;;讨袁时期戴季陶对日本认识的转变[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9 文霞;;戴季陶在黄埔军校任职前后思想变化及其原因[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刘利民;近20年来戴季陶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洪茂;武向平;;中国的满铁研究现状[A];中国近代史及史料研究[C];2010年

2 俞慰刚;;戴季陶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近代中国(第二十二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元启;戴季陶的考铨思想及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滕峰丽;戴季陶的前期思想与三民主义(1909-1928)[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瞿骏;辛亥革命与城市公共空间[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雷;误读的共和:1916-1924年的北京国会[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伟;中国特色国家结构形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林孝文;浙江省宪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7 王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娜;满铁对中国东北的文化侵略[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李兴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演进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段炼;世俗时代的意义探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光兰;五四时期李大钊戴季陶传播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瑛;1937-1945年间日本对井陉煤矿的掠夺与“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侯鑫;“联省自治”思潮与清末民初的政治发展[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浪波;互助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房忠婧;满铁与东北殖民地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孙娇;民国初年中央和地方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7 孟令秀;关于对戴季陶《日本论》的一点考察[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竟文;20世纪上半期日本对中国东北森林资源的调查与掠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芳;戴季陶的日本观[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孔祥东;《大中华》杂志与民初的政治文化思潮[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大为;有贺长雄及其《共和宪法持久策》[J];近代史研究;1996年02期

2 王建朗;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新视野——读《国际法视角下的甲午战争》[J];抗日战争研究;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平凡;日本人民热烈纪念雪舟等iJ逝世450周年[J];美术;1956年08期

2 尤宇文;肖象雕塑呡圫家程允贤[J];今日中国(中文版);1990年07期

3 叶兆言;;日本鬼子来了[J];中国作家;1991年04期

4 ;小知识[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1年02期

5 刘璇;;思雪(散文)[J];写作;1994年11期

6 周振鹤;;《沪上史谈》其书[J];书城;1996年03期

7 马殿义;肖青和;;家丑[J];北大荒文学;2000年05期

8 武歆;;天津少爷[J];清明;2003年02期

9 李克英;;朋友请我吃寿司[J];海内与海外;2006年06期

10 高文华;;大地的恩仇(下部)[J];剧作家;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湘琴;;浅谈日本人的“鱼”文化[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张振濵;;大时代里的一段小历史——日本侵华战争八年间亲身经历忆记[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彭剑青;;略论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第五支部及其作用[A];湖北抗战——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4 秦明;;怀念新四军老战友孙光明同志[A];老兵话当年(第十辑)[C];2006年

5 华迦;;血泪东北——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A];抗日战争与延安文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江嵩;于洪波;;试论日本前近代的闭关锁国与教育近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7 吴洪成;;日本在侵华期间实施的奴化教育——中国现代史上特定的教育历史现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2)——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严文华;;日本留学生和工作者的跨文化适应:以上海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郭开贞;;同文同种辨[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10 王晓雨;;“自由”一语探源——近代中日翻译互动之一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经济压力使日本人不愿多要孩子[N];经济参考报;2006年

2 周淑君;日本的繁荣都是富人的[N];中国社会报;2007年

3 黄彬华;日本“持核论”抬头[N];世界报;2006年

4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庞中英;日本的外交算盘[N];东方早报;2008年

5 徐建华;评《日本书画装潢研究》[N];中国文物报;2008年

6 ;日本友人 加藤克己[N];人民日报;2005年

7 王晓平;日本人的自画像[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李婵;日本科学捕鲸遭禁真相[N];北京科技报;2006年

9 王颖颖;日本人节水招数不断[N];中国财经报;2006年

10 晨夕;“日本质量”遭质疑[N];中国质量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丽;南原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谭钟毓;中日韩宪法移植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3 傅羽弘;伪满洲国时期东北知识分子的日本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中山步;和刻本清人著述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王秋菊;日本德川时代西方科技传播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6 刘利华;日本民族心理视角下的对华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7 关薇;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木村泰枝;西方·日本·中国—日本人的“上海梦想”[D];复旦大学;2008年

9 泊功;日本式的东方学话语—近代日本汉学与中国游记[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鸿;关于日语女性用语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蕾;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时期的都市计划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王美玉;关于对人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使用情况的考察[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双双;『吷鷷,

本文编号:1543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543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c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