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秩序变迁中的中国角色转换
发布时间:2018-03-20 18:53
本文选题:东亚 切入点:地区秩序 出处:《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当前国际体系处于渐进转型之中,在全球国际体系转型尚未完成之际,领域性和区域性分体系成为当前转型的主要内容。本文在探讨东亚地区秩序变迁的基础上,将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东亚秩序转型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探讨中国在东亚秩序转型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并就中国如何出台相应的东亚地区战略提供理论视角和政策建议。这对于中国制定出台东亚战略、推动东亚合作的进展和实现中国和平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要运用系统论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方法。把东亚秩序当作一个系统(体系),根据一般系统理论,以互动的政治行为体为基本单位,既用全面的、相互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考察影响东亚秩序转型的各种因素,又对影响东亚秩序转型的国家层次(主要是中国)进行分析。 正文共五章,以时间为线索,从地区秩序的视角对历史上东亚存在的地区秩序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重点探讨了当今东亚地区秩序转型的理论视角和现实情况,以及中国构建和谐东亚地区秩序的战略选择。全文基本框架和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章中心—边缘模式:古代朝贡体制下的中国与东亚(先秦—1895)。古代东亚朝贡体制是以中国为中心,在东亚地区存续的封建等级地区秩序。对这一秩序的解读可以有不同的视角,本文主要从地缘政治和地区秩序的视角对东亚朝贡体制的起源、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概括,进一步论述了对当今东亚地区秩序的影响。 第二章三种东亚秩序的角力:中国角色的转变(1895——1945)。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急剧变化,并对中国后来的发展起重要影响的时期,变化的结果是,中国由“天朝上国”转变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并因国内外的原因而备受欺压;在对外政策观念上,由朝贡体制下的天朝观念转变为主权国家观念。从秩序变迁动力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东亚地区秩序受中国固守朝贡体制、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观念和行动、日本妄图构建“大东亚共荣圈”的观念和行动共同作用。 第三章两极秩序背景下的东亚地区秩序与中国角色的变化(1945—1979)。在这段历史时期中,中国国内政治的变化与东亚地区秩序的形成具有密切的关系。这一时期的东亚国际关系和地区秩序深受“冷战”的制约和影响,形成了一种“均势”秩序。中国在东亚均势秩序的产生和存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章中国的改革开放与重建东亚国际秩序的努力(1979—1997)。在东亚国家中,中国率先走出了冷战思维,催生了全新的中国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并试图通过改变自身的对外政策来推动东亚走出冷战秩序。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改变着冷战时期被分割的世界,区域集团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行为体。就东亚地区秩序而言,从总体上看,由冷战秩序开始向合作秩序转变。 第五章冷战后东亚地区秩序的转型(1997—)。对比欧洲和北美地区,东亚地区合作处于明显的滞后状态,但东亚地区合作自1997年开始以来,一直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并逐步呈现出一些自身的特点:(1)危机促动下的自然反应,(2)合作机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3)建立自由贸易区是目前东亚地区合作的主要目标,(4)小国集团带动大国的独特运行机制,(5)美国在东亚秩序转型和重新构建中的独特作用。对上述特点的分析有助于中国制定东亚地区合作政策,以使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东亚构建和谐地区秩序的重要支点。就中国和平发展与东亚的转型的关系而言,在这里有三个转型:一是中国的转型,一是东亚的转型,一是中国与东亚秩序的关系的转型。中国与未来东亚地区秩序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建构的。这种相互关联会越来越强,它将对双方的利益、身份以及行为规则与规范产生决定性影响,这将直接影响着东亚未来地区秩序。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3;D822.3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欣佳;中国在国际机制中的角色定位与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解莹;晚清运用国际法维护宗藩体制的理念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向娜;后危机时代东亚地区国际秩序的重构[D];山东大学;2011年
3 刘波;东北亚国际秩序的历史演变与构建[D];延边大学;2010年
4 张萌;现实国际政治竞争下的中国纵横方略[D];外交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6403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64036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