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本文选题:和平运动 切入点:和平学 出处:《世界历史》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美和平运动,影响非常有限。大战中诞生的苏维埃俄国的和平外交取向以及列宁提出的和平共处原则,揭开了国际关系史上崭新的一页。大战的极端残酷性使欧美出现了反战、厌战、恐战的社会思潮,并导致和平运动高涨。20年代的和平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限制与反对战争的国际法的发展;30年代和平运动的绥靖化,为绥靖政策的形成和顺利实施奠定了思想与社会基础,间接地鼓励了法西斯国家不断侵略扩张直至发动另一场大战。这一历史现象对和平学研究作出了独特贡献并给予人们重要启示:绝对反对一切战争的和平主义有时会事与愿违;在当今时代,发展与完善和平机制,恪守和平共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理念与实践,是对世界和平的切实贡献。
[Abstract]:The peace movement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before the first World War had very limited influence. The Soviet Russia's peaceful diplomatic orientation and Lenin's principle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were born during the war. It opens a new page in the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extreme cruelty of the war has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anti-war, war-weary, and war-fearing social trend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peace movement in the 1920s promoted to some exten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law that restricted and opposed war. The appeasement of the peace movement in the 1930s laid the ideological and social foundation for the formation and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f appeasement. Indirectly encouraged fascist countries to continue to invade and expand until another major war. This historical phenomenon made a unique contribution to the study of peace and gave important inspiration: pacifism, which is absolutely opposed to all wars, sometimes backfires; In today's era, 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developing and perfecting peace mechanisms, adhering to peaceful coexistence and peacefully resolving international disputes are practical contributions to world peace.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1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齐世荣;论1917年底至1918年初真假和平的斗争(上)[J];世界历史;198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乾;罗斯福总统与美国二战期间对香港政策的演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李雪彦;;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在基层农村的形成障碍及理性消除[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4 周军;略论1938年美英互惠贸易协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胡国胜;;建国60年来中共领导开展纪念活动的基本经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姚宏志;苏海舟;;比较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及其创新——马克思主义在美国的遭遇与在中国的勃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任霞;;从“光荣孤立”到“绥靖政策”——试析两次世界大战间英国对欧外交政策的转变及原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8 李卫华 ,焦玉奎;美国中东政策的缘起——罗斯福对战后中东的构想及其影响[J];阿拉伯世界;2004年05期
9 傅敏;;第二次近卫声明的发表与英国远东政策的调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王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光骏;;论当前宪政制度下的独立行使检察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伍俊斌;;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施雪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4 柳成焱;;与时俱进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申晓若;杨一帆;;20世纪40—50年代美英对于国际经济霸权的争夺[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刘建武;;论社会主义民族化的理论依据[A];毛泽东研究总第3辑2008年第1辑[C];2008年
7 黄书进;史国枫;;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发展[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8 李世安;陈淑荣;;卢沟桥事变后英国对日政策的转变[A];中华民族的抗争与复兴——第一、二届海峡两岸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7年
9 曲延明;;“战时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还是生存方式[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徐康明;;意、德、日三国投降情况比较——四论日本的有条件投降及其影响[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杜娟;安全与发展的博弈[D];南开大学;2010年
3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崔海波;“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中国与国联的交涉[D];吉林大学;2011年
6 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7 敬然;政府分权下大学自主的实现[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瑜;西方发展观研究:理论探微·殊异甄析·启迪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亚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田猛;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敏;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实践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庆丰;改革开放进程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说服力初探[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晓迪;利益集团对地方政府决策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陈炷响;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李爱红;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刘勇;中国共产党对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探索及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任婉丽;中国共产党对社会进步评价尺度的探索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玉娟;乡镇党代会常任制下党代表作用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水利;高科技企业自主创新人文环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伟民;30年代英国的和平运动[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施兴和;论20世纪世界和平运动及其教训[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3 田涛;;欧美和平运动与近代中国[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李其荣;19世纪末美国的和平运动和社会改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陈美祥;方加芬;;北伐军入浙前后的全浙公会[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6 熊伟民;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和平主义运动[J];史学月刊;2003年12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启琳;越战期间美国妇女和平运动[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43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643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