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文化“理蕃”:日本对台湾原住民族的殖民统治

发布时间:2018-03-22 13:29

  本文选题:台湾 切入点:原住民 出处:《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有关"文化治理"的主流学术话语中,"文化治理"的概念与实践一直被放置于现代国家行政治理的脉络下讨论,忽视了如殖民统治这类特殊的历史经验。在台湾"日据时期",日本殖民者的"理蕃事业",初期以"恩威并济"作为基本施政方针,后续的"理蕃"政策则一直在"威压"与"绥抚"之间游移,至后期转向以"绥抚"为主。在其"绥抚"政策下,文化治理的实践始终贯穿于"藩地"殖民行政的"抚育教化"工作之中。日本殖民政府的文化治理术重视人类学知识的运用,其内在逻辑是通过建立在统治权力之上的文化霸权,对台湾原住民族群施行全方位的同化政策,促使他们的文化发生涵化。这种殖民主义文化治理术的迷惑性与毒害性所造成的后果及其长远影响,值得今天所有追求民主公义与民族自治的人们明辨和深思。
[Abstract]:In the mainstream academic discourse of "cultural governance", 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cultural governance" have always been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national administrative governance. Special historical experiences, such as colonial rule, were ignored. In Taiwan's "Japanese occupation", the Japanese colonists'"Lifan cause" was initially adopted as a basic policy policy. The subsequent "Lifan" policy has been moving between "pressure" and "caress". In the latter part of the year, the policy was dominated by "Suifu". Under its policy of "Suifu", The practice of cultural governance has always run through the "nurturing and enlightenment" work of "vassal" colonial administration. The Japanese colonial government's cultural governance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use of anthropological knowledge. Its internal logic is to implement a comprehensive policy of assimilation to Taiwan's aboriginal ethnic groups through cultural hegemony based on the ruling power. The consequences and their long-term effects caused by the mystique and toxicity of this colonial cultural governance technique are worthy of all the people who pursue democracy and justice and national autonomy today to make a clear argument and ponder over them.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台湾原住民族群关系研究”(14ZDB113) 厦门大学研究生田野调查基金(2016GF001)资助
【分类号】:K29;K31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杰;;台湾原住民概论连载(五) 第六章 原住民与祖国大陆的关系[J];台声;2009年12期

2 陈思慧;;台湾原住民社会与文化变迁[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年02期

3 明立国;那鲁湾,成绝响?——台湾原住民族音乐[J];中国音乐;1991年02期

4 经纬;福建仙字潭图象文字与台湾原住民[J];两岸关系;1999年04期

5 王晓华;;当代台湾原住民研究[J];考试周刊;2010年35期

6 周翔;台湾原住民现代作家文学综述[J];民族文学研究;2001年04期

7 李颖;清代台湾原住民教化政策述评[J];闽江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鹿忆鹿;小黑人神话——从台湾原住民谈起[J];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04期

9 祁春玉;刘嘉;;文化自觉和文化交流将促进台湾原住民存续和发展——访台湾少数民族大学生冬令营团长廖国栋[J];台声;2006年04期

10 周典恩;;台湾原住民的类别与族称述论[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福岳;蔡佩柔;;台湾原住民族纸媒发展与社会变迁[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3年刊)[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秦永辉 赵大庆 解丽达;首个台湾原住民创业园落户三河[N];河北日报;2011年

2 通讯员 秦永辉 赵大庆 辛建伟;大陆首个台湾原住民创业园签约三河[N];河北经济日报;2011年

3 徐博东 党朝胜 陈星;台湾原住民的惨烈抗日史[N];北京日报;2005年

4 陈建樾;海峡两岸的台湾原住民研究的历史与现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陈颖;我们的心紧紧相连[N];贵阳日报;2008年

6 童长福邋潘文斌;台湾原住民族投资项目考察团莅临永安[N];三明日报;2008年

7 吴谷丰;台湾原住民代表出庭陈诉[N];人民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王连伟;台湾原住民不是日本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9 本报记者 万李娜;让大家看到真实的台湾原住民族[N];团结报;2013年

10 本报驻日本记者 曹鹏程;“还我祖灵”[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宇鹏;台湾原住民族汉语作家文学书写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陈俐如;台湾原住民文化及其视觉表达[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3 李月园;灾后家园重建中的主体博弈[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4 臧婧;台湾原住民“人类变形”神话的对外传播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5 宋洁;十七世纪荷兰对台湾原住民殖民统治的建立[D];厦门大学;2006年

6 张羞月;台湾原住民服饰中的菱形纹样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7 黄海纯;台湾原住民族别认定的历史过程[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8 林凯苹;抗争与融合——二十世纪以来台湾原住民音乐的流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昕;台湾原住民经济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10 刘子锦;日据时期台湾原住民抗日斗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48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648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f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