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内外政策变化的评估及反应(1953-1956)
本文选题:斯大林的去世 切入点:政策变化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Eisenhower)在斯大林(Stalin)去世后发表的首次公开的演讲中说“一个时代随着约瑟夫·斯大林的去世而告结束”。其言外之意是一个新的时代随之而来。斯大林去世后,苏联新领导人在对内对外政策上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苏联内部和国际形势都呈现出了一个新时代的面貌。 冷战时期,美国惯于关注苏联的一切变化和动向。本文就从冷战史的角度,重点论述艾森豪威尔政府对苏联内外政策变化的评估和反应。全文主体共分三章: 第一章为“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内外政策的变化”,这也是全文的一个铺垫。具体的变化如上所述,由此带来到冷战气氛的缓和使得很多学者认为斯大林的去世是冷战史的一个转折点。 第二章为“美国对苏联内外政策变化的评估”。本章从“前期的预测与苏联政策变化的实质”、“苏联政策变化的原因”、“苏联政策变化的可能影响”以及“未来苏联外交政策走向”四个方面论述美国对斯大林的去世和苏联政策变化的认识。 第三章为“美国的反应”。美国的评估是为其制定政策和采取行动服务的。本章列举了“艾森豪威尔发表演讲”、“艾森豪威尔政府国家安全政策的调整”以及“美国对召开日内外会议的消极态度”三件典型的事例来说明美国对苏评估对其国家政策和行动的影响。
[Abstract]:The United States President Eisenhower (Eisenhower) Stalin (Stalin) in the first public speech published after the death of said in an era ended with Joseph Stalin's death. "The implication is a new era. After the death of Stalin, the new leader of the Soviet Union have carried out reforms make snap 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policies. The internal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he Soviet Union has emerged as a new era of appearance.
During the cold war period, the United States was always concerned about all the changes and trends of the Soviet Un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ld war history,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Eisenhower administration's assessment and response to the changes of the Soviet Union's internal and external policies. The main body of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change of the Soviet Union's internal and external policies after Stalin's death". This is also a foreshadowing for the whole paper. The concrete changes mentioned above, which brought about the mitigation of the cold war atmosphere, made many scholars believe that Stalin's death is a turning point of the cold war history.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evaluation of policy changes in Soviet Union. This chapter from the" early prediction and Soviet policy change essence "," reason "Soviet policy changes," may affect "the Soviet policy change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future of Soviet foreign policy "in four aspects: the death of Stal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Soviet Union policy changes.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reaction". American assessment is to develop policies and take action for their services. This chapter lists the "Eisenhower speech", "the Eisenhower administration's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adjustment"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the meeting held on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negative attitude of" three typical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e impact assessment the national policies and actions to sue.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71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吉美;;从地缘政治视角看美国边界安全的空间特征与政策变化——兼论对中国边界安全的启示[J];人文地理;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屏;赵汝英;;美国有关农村小规模学校政策变化的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秦廷华;;王囊仙起义与清廷在黔西南地区的政策变化[A];布依学研究(之三)——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年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3 许发圣;;修编规划须结合三大变化[A];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可持续发展[C];2005年
4 章宏伟;;建立国际品牌展销中心 迎接WTO框架下的竞争[A];21世纪中国汽配市场论文集(二)[C];2003年
5 解硕永;;依法合理运作矿业权 努力降低煤炭资源成本[A];2007煤炭经济研究文选[C];2007年
6 李红霞;;电信客户流失与客户保持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7 金国坤;;行政决策补偿机制研究[A];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敖带芽;;执政党如何代表众多社会阶层的利益——兼论政党意识形态的创新[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江文涛;罗丹;;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专项投资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解硕永;;依法合理运作矿业权 努力降低煤炭资源成本[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财运通宏观经济研究组;年内通胀可控 关注政策变化[N];中国证券报;2010年
2 瑞穗证券亚太首席经济学家 沈建光;通胀下行趋势能否影响政策变化待观察[N];上海证券报;2011年
3 ;关注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变化[N];上海证券报;2008年
4 [西南证券] 彭志刚;春季行情 政策开篇[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5 李大霄;政策变化对市场的影响应高度重视[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邱壑;瑞银:谨慎对待可能的政策变化[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7 作者系东莞市证券研究会秘书长 李大霄;应高度重视政策变化对市场的影响[N];证券时报;2007年
8 王云霞;今年高考政策变化明显[N];兰州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杨忠阳;政策变化对汽车消费需求影响不大[N];经济日报;2011年
10 祝贺;政策变化快 诚信企业无处说难[N];中国工业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越扶;经济结构、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2 张亚彬;投资结构调整中政府作用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改苹;美国对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内外政策变化的评估及反应(1953-1956)[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明胜;俄国远东的中国移民(1860-1917年)[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李广兰;明末三朝对传教士政策的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郭铁;种族·人权·政策[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克飞;WTO后过渡期北京汽车制造业发展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朴贤德;WTO体制与韩国农业政策变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金武Ym;韩国汽车产业进入中国汽车市场战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张晓如;中国与马来西亚经贸关系:影响因素以及在10+1框架下的前景透视[D];厦门大学;2007年
9 潘爱宝;美国与《京都议定书》关系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10 赵鹏;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聚集效应及其成因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61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661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