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美国哀诉布道与美国身份建构解读

发布时间:2018-04-05 02:25

  本文选题:美国哀诉布道 切入点:美国身份建构 出处:《内蒙古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摘要】: 哀诉布道产生于16世纪的欧洲。北美洲新英格兰殖民地的清教徒从文体上对其进行了加工和改造,创造出具有美国特色的哀诉布道。哀诉布道与美国身份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美国学术界对于哀诉布道与美国身份建构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国内学术界还未见相关成果问世。本论文不但论述了美国哀诉布道的文体特征,而且重点研究了哀诉布道与美国身份建构的关系。本论文有助于国内学术界对哀诉布道、美国身份建构以及对美国民族发展进程的探究。 本文之所以对哀诉布道进行多角度的研究,是因为它是美国文化传统的一个典型代表。本文在美国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哀诉布道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试图进一步解释和分析这一课题。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把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综合运用修辞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这种布道形式。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宗教学和文学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本文详细论述了哀诉布道的定义、主题、特征、性质、文学象征意义和历史意义,并创新性地从哀诉布道的角度来进行美国民族身份界定研究。通过分析哀诉布道的发展,本文试图论证清教使命和美国神话等民族共同意识的产生是美国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识别特征。
[Abstract]:The lament sermon came into being in Europe in the 16 th century.The Puritans of the New England colonies of North America processed and reformed it in style, and created a lament sermon with American characteristics.The grieving serm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American identity.American academic circles began to study lament sermon and American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the 1950s, and some valuable research results appeared, but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 have not yet seen the relevant results.This thesis not only discusses the stylistic features of American lament sermon, but also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ment sermon and American identity construction.This paper is helpful for the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 to probe into the course of American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merican identity.The reason why this article carries on the multi-angle research to the Ai v. preaching is because it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American cultural tradition.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American scholars, this paper reviews and summarizes the study of Ai v. preaching, and tries to explain and analyze this subject further.The main research method of this paper is to combine theoretical research with empirical analysis, and to analyze this kind of sermon form by using rhetoric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methods.On the basis of absorbing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relevant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religion and litera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definition, theme, characteristics, nature, symbolic significance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ermon.And innovativel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grieving sermons to define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the United State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i v serm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emergence of the common consciousness of the Puritanism and American mythology is an important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f American national character.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沉痛悼念中华医学会前会长白希清教授[J];中华医学杂志;1997年08期

2 董爱国;清教主义与美国民主[J];世界历史;2000年01期

3 萨克万·伯克维奇,钱满素;美国神话[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1期

4 李艳霞;美国清教与奥尼尔的戏剧创作[J];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04期

5 刘丽霞;认同与怀疑的交织——论《红字》的清教观[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于静;霍桑的清教情结[J];皖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河北省优秀专家──庞其清教授[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5年06期

8 孔德铭;彭占清教授[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赵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奏曲─—清教运动[J];陕西经贸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10 本刊编辑部;刘淦清教授简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把观看影视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贵州省铜仁市民族小学徐芳清教师事迹[A];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汇编[C];1999年

2 吴希;;迪默斯德尔的悲剧和基督教堂的衰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家唐;;浅析英国的清教思想及反腐倡廉活动[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4 蔡永哲;;Qi岸黑伾Z阶嫘叛鲅芯康穆糩A];两岸学者论妈祖(第二集)[C];1998年

5 蒲海成;;保险文化的精神气质[A];2002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朱卫红;;贞洁·美德·报偿——论《帕梅拉》的贞洁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商德云;卢海凤;;学好、用好ICD知识,,为医疗教学、科研服务[A];第五届全国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8 谢群;;在善的追寻中迷失——关于《奇异的插曲》的伦理学解读[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吕玉琦;龚宇;刘继荣;;生物全息疗法是治疗妇科病的好方法[A];中国特种针法应用与针灸临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崔竞生;;论海丝特的自我实现及其超越[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字 支圆圆;艺术与天地共长[N];江南游报;2005年

2 诚 心;颈为百病之根[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3 秦 秋;余桂清教授被聘为华神制药公司首席科学家[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4 焦世东;杨慎清教授谈烟草行业信息化[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5 ;用蛇毒挑战癌魔[N];湖北日报;2000年

6 赵娟;让影像学发展走“健康”之路[N];中国医药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张 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N];大众科技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李腾;为西部大开发培养更多的外语人才[N];光明日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田永胜;融体育、科技、人文教育于一体[N];光明日报;2003年

10 记者 毛磊;子宫能人造≠男人可怀孕[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瑞华;美国20世纪的清教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宁玲玲;论美国政治一体化的宗教基础[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剑宏;美国哀诉布道与美国身份建构解读[D];内蒙古大学;2008年

2 兰红梅;美国文化中的清教因素[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巍;早期殖民地时代北美清教主义问题再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汪凡凡;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清教想象[D];中南大学;2010年

5 桂国琪;北美殖民地早期新英格兰地区清教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何晓阳;山巅之城的兴衰[D];河南大学;2009年

7 韩正;探析《红字》中清教思想及其影响[D];中北大学;2010年

8 黄俏;试论19世纪美国自然文学的特点和意义[D];苏州大学;2007年

9 张媛;壮志难酬[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丛长宏;“美国梦”与宗教意识[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127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7127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0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