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世界中的世界史编撰
本文选题:变动世界 + 世界史编撰 ; 参考:《史学理论研究》2014年02期
【摘要】:20世纪中期以来,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推动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的当代世界。这个变动世界中的世界史编撰所面临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如何避免各种片面或局限,构建系统、科学的世界通史阐释体系。本文从编撰的主线、内容及方法、宗旨等方面探讨了西方全球史之优长与局限。观照自身,本文认为在如何把握世界历史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的关系问题上,可考虑构建双主线、多支线的世界史编撰线索体系;在如何处理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关系问题上,可考虑充分发挥中国史在世界史编撰中的时间坐标效应,从而深化对人类历史和世界格局的整体认识。
[Abstract]:Since the mid-20th century,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productivity has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an unprecedented, global contemporary world. Ren Wuzhi, the core of the compilation of world history in the changing world, is how to avoid all kinds of one-sided or limited problems, and how to construct a system of scientif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world's general hist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western global history from the main line, content and method, purpose and so on. Considering itself, this paper holds that on the question of how to gras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evelopment of world history, we can consider constructing a system of compiling clues of world history with two main lines and multiple branches, and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history and world history, and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history and world history. We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time coordinate effect of Chinese history in the compilation of world history so as to deepen the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human history and world pattern.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方全球史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2CSS017
【分类号】:K107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岳丽艳;王海传;;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道德提升的同向性的人学追问[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于洪生;;文化视域下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A];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12年
3 白刚;;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模式的转换[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第二辑)[C];2011年
4 刘继高;夏从亚;;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视阈下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A];回顾与创新: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成立30年纪念暨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岑孝清;;文化的科技创意与人的自由发展[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田心铭;;文明进步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对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发展思想的一点理解[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陈巴特尔;雷继红;;反思与构建:全球史观视野下的草原文化[A];论草原文化(第九辑)[C];2012年
8 董学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内核是什么?[A];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坛第一期、第二期[C];2014年
9 王川飞;;马克思主义谱系中资本批判理论探析[A];安徽省哲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10 熊韵波;;生态概念的意识形态性探析[A];安徽省哲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金朋;伯里克利外交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徐媛媛;德尔斐神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六艺经典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卓立;历史相对主义的脉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素梅;古希腊民族形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灿;《尚书》历史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俊娜;乌尔第三王朝贡牲中心舒勒吉新提王后贡牲机构档案重建和阿比新提王太后的身份和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志远;丹尼列夫斯基史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专家学者共话世界史专业人才的培养[J];学术界;2001年01期
2 陈昊明;新世纪首次山东省世界史学术研讨会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姚玉民,舒建军;新世纪之初中国的世界史研究[J];世界历史;2002年06期
4 武寅;世界史的学科定位与发展方向——在“新世纪世界史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J];世界历史;2003年01期
5 于沛;弘扬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民族精神——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成立40周年[J];世界历史;2004年05期
6 李剑鸣;学术规范建设与世界史研究[J];史学集刊;2004年03期
7 陈志强;世界史研究发展的当代背景[J];史学集刊;2004年03期
8 何芳川,钱乘旦,余伟民,王玮,徐蓝;世界史和世界史体系[J];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03期
9 张顺洪;世界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黄安年;高度重视20世纪世界史教学和研究[J];史学月刊;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宏图;;反思与展望——关于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思考[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梅雪芹;;张文淳先生与我国的世界史研究[A];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三十年[C];2010年
3 李世安;;世界史观与学科发展[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辑)[C];2005年
4 ;前言[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汉大学副校长、世界史研究所所长 胡德坤;世界史是急需重点发展的基础学科[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于沛;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于沛;加强世界史研究是时代的呼唤[N];光明日报;2000年
4 孙洁;动态应用的世界史研究网构想及其实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记者刘维维 武雪彬;发挥世界史资政作用至关重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薄洁萍;世界史研究走在春天里[N];光明日报;2011年
7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马克W,
本文编号:1790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790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