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纳粹大屠杀纪念日的确立及其英雄主义内涵

发布时间:2018-05-05 13:57

  本文选题:纳粹大屠杀纪念日 + 以色列国 ; 参考:《学海》2014年03期


【摘要】:纳粹大屠杀作为犹太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民族浩劫,以色列建国后对其进行政治化的控制、管理与运用,在时间上的突出表现就是将其设定为国家纪念节日。当然,它的确立过程漫长,在日期与名称问题上各个阵营有不同提议乃至分歧,中间又几经更迭,直到1959年才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最终将尼散月27日确定为纳粹大屠杀与英雄主义纪念日。本文以这一历史事件为例,剖析以色列建国初期国家建构与社会化进程中,通过对大屠杀创伤记忆赋予英雄主义的价值内涵,把新到的流散犹太人整合进现代国家的政治认同之中。
[Abstract]:The Holocaust, as a national disaster of unprecedented scale in Jewish history, was controlled, managed and applied politicized by Israel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state. The outstanding manifestation of the Holocaust in time is to set it as a national holiday. Of course, it took a long time to establish itself, with different proposals and even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dates and names, and several changes in the middle. It was not until 1959, in the form of national law, that Nisan 27 th was declared the Holocaust and heroism Day. Taking this historical even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alue connotation of heroism in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socialization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Israel, through the memory of Holocaust trauma. Integrate the newly dispersed Jews into the political identity of the modern state.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犹太研究所;
【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批准号:2013-CXTD-01) 河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资助项目(批准号:2013-YXXZ-06)的资助
【分类号】:K3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艾仁贵;;“Shoah”的词源、内涵及其普及化——一项语义社会学的考察[J];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继承;;以色列城市化进程中的移民因素[J];安徽史学;2011年03期

2 戴轶尘;“5·17白皮书”前后巴勒斯坦地区的多重矛盾[J];阿拉伯世界;2004年01期

3 冯帅鹏;;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地缘政治学探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5期

4 苑青松;;谈“反正”——对《白鹿原》中民族国家想象的思考[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4期

5 张淑清;对犹太人隔都的历史考察[J];北方论丛;2002年04期

6 朱华;;以多元文化身份解析中华文化板块学说[J];滨州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柴红梅;;日本现代主义诗歌之中国大连源起观——以安西冬卫诗歌创作为证[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王瑞明;;试述犹太的复兴和巴勒斯坦的冲突[J];沧桑;2008年02期

9 张琛;;试论村民自治与民族国家建设[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8期

10 谢玲;;电影与传播——以《教父》为例[J];当代小说(下);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阳;以色列与美国犹太人关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3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余彬;主权和移民:从“旧约”到“新约”[D];暨南大学;2009年

6 张国平;当代政治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苑青松;唤醒与契合:言语生命的赋形[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毛颖辉;党报民族话语的框架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汪舒明;大屠杀记忆和美国外交[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刘桂茹;先锋与暧昧[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蕾;电视文化影响下的审美心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雪;苏联中东政策的调整及实践(1954-1956)[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于蔚天;以色列教育立国经验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李倩倩;以色列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孙凤;信徒与非信徒的相遇:乡村基督教传播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艾仁贵;“马萨达神话”的建构与解构[D];南京大学;2011年

7 潘阳;历史与叙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晓敏;试论陈映真政治小说中的精神坚守[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琳;作为“文学青年”的沈从文[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唯啸;一战后英国在中东的政策[D];兰州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宇;彭勃;;卡廷森林大屠杀[J];百科知识;2007年19期

2 王志鑫;;维希政府迫害犹太人的历史渊源[J];韶关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张林艳;;美国人屠杀印第安人背后的真相[J];文学教育(上);2011年02期

4 赵利;;牢记历史[J];环球军事;2010年04期

5 丁刚;应该如何纪念二战[J];人民论坛;2005年06期

6 孙燕;;理性释读疯狂——评《德国反犹史》[J];文教资料;2008年19期

7 张港;日本军队在新加坡对华侨的大屠杀[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8 张倩红;后大屠杀时代:纳粹屠犹的社会后果分析[J];史学月刊;2005年09期

9 李中泽;;扭曲历史与尊重历史的博弈——《后现代主义与否认大屠杀》评介[J];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10 唐立新;;论反犹主义的历史渊源及其演变[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卢明辉;;战后东南亚国家排华原因之分析[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柏林开建“大屠杀纪念碑林”[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2 ;62年后,大屠杀幸存者机场重逢救命“天使”[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李彩艳、赵柯、徐庆超/编译;犹太人在大屠杀中的“创造性反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记者 于涛;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德国没忘历史,值得学习[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5 杜庆春;面对燃烧的祭品[N];社会科学报;2007年

6 赵放;欲盖弥彰下的思考[N];国际商报;2008年

7 吴铮;人有义士树有义树,助他避纳粹搜捕[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8 鲁道夫·瓦格纳;处理过去的阴影:国家的责任(上)[N];南方周末;2005年

9 侯艾君 杨瑞茹;历史上的亚美尼亚大屠杀[N];中国国防报;2009年

10 布尔斯·基拉姆(美) 本报特约编译 李有观;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真相[N];世界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舒明;大屠杀记忆和美国外交[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今;大屠杀纪念馆在美国大屠杀教育中的角色[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2 包丽丽;亚美尼亚大屠杀问题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3 万敏;从独特性到普世性[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4 朱祥;试析1915-1917年亚美尼亚大屠杀及其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5 林梅玉;犹太社团—美国学校大屠杀教育的主要推动力[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6 刘丽娟;纳粹德国的知识分子与大屠杀[D];郑州大学;2013年

7 邹芝;英国绥靖政策再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志鑫;维希政府对犹太人的迫害及原因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潘明慧;东西方在大屠杀时期对犹太人的态度[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余发琼;二战期间美国犹太社团面对纳粹屠犹的困境[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47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847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4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