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追求、相互依赖与德国在1914年的战争决定
本文选题:地区与国别政治 + 德国 ; 参考:《国际政治研究》2013年02期
【摘要】:尽管经济需求常被视为推动德国走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动因,但如果没有预防性战争需求,难言德国会迟早发动一场基于经济需求的大战;即便德国也有意从这场战争中获得经济收益,这应该是附带和随机性的;那种认为经济需求可能使德国不顾及对外经济联系而选择大战的观点也不成立。预防性战争动机仍更可能是推动德国走向大战的决定因素。
[Abstract]:Although economic demand is often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motivation to push Germany to the first World War, without the need for preventive war, it is impossible to say that Germany will sooner or later launch a war based on economic demand. Even if Germany intends to reap economic benefits from the war, it should be incidental and random; nor is the idea that economic demand may make it possible for Germany to choose war regardless of foreign economic ties. The motive of preventive war is still more likely to be the decisive factor driving Germany into war.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分类号】:K516;F15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秋媛;斯特莱斯曼外交与魏玛共和国大国地位的恢复[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熊伟民;;传统与突破: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战争指导[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3 国洪梅;;从德国对欧洲占领国的统治看欧洲新秩序的实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4 李欣;二战后德国移民潮流[J];德国研究;2005年03期
5 蒋姣艳;;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中的德国与二战的爆发[J];传承;2011年02期
6 梅公毅;;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太平洋形势与华盛顿会议[J];历史教学问题;1957年01期
7 许盛恒;;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J];历史教学;1979年05期
8 王贞虎;;被一个节日瓦解的战役[J];西江月;2008年10期
9 岳伟;;战后鲁尔问题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伐伦州的建立[J];德国研究;2009年01期
10 郑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的革命运动[J];历史教学;1961年Z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郑全备;;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一年英国与日美争夺中国斗争[A];中国现代史论丛(下)[C];1983年
2 张逵;;英语在美国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历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曲延明;;“战时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还是生存方式[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孟庆龙;;炭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使用及其历史影响[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5 汪小平;;战后台湾的法律地位与美国对台政策(1945~1949)[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6 张跃斌;;试论战前日本右翼与军国主义的内在关系[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7 乔凡诺里;顾卫民;;本笃十五任教宗时期罗马教廷与中国的外交关系[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8 左凤荣;;苏联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教训——为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而作[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戴德铮;;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逻辑与现实启迪——兼对《共产主义实录》一书刍议[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晓青;鲜为人知的沉没巨轮[N];中国艺术报;2006年
2 潭江;五万华工死于欧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3 金一南;战争与和平:二战庆典中的思索[N];学习时报;2005年
4 李广;铭记历史教训 永远保持警惕[N];营口日报;2005年
5 祝志伟;美俄戏剧性换位的背后[N];解放军报;2006年
6 黄敏兰;再现一战士兵生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韩启明;“战争造就了美国”?[N];经济观察报;2006年
8 刘志青;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的宝贵财富[N];光明日报;2005年
9 日本化学战罪行研究课题组;违反天理人道的日本化学战[N];人民日报;2005年
10 林辉基;苏共与卡尔·穆尔之间的债务纠葛[N];南方周末;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九林;美国禁酒运动的历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苑爽;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处理德国战争赔偿问题的政策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朋;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美国政策研究(1784-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雁;“山东问题”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1914-1922[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从阳;美国因素与魏玛共和国的兴衰[D];武汉大学;2006年
6 闫忠林;近代以来阿拉伯民族的觉醒与“王政时期”泛阿拉伯主义运动研究(1798—1958)[D];西北大学;2007年
7 于海峰;丘吉尔大战略思想研究:驾驭暴力与激情的战略/政治领导艺术[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王赳;英国妇女社会政治同盟参政运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高祥峪;富兰克林·D·罗斯福当政时期(1933-1945年)涉及环境的三个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徐蓝;1918—1929年美国对德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俊言;美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靓;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艳梅;20世纪20年代英法在欧洲安全问题上的合作与冲突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仇海萍;公共信息委员会与言论自由[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佘玉梅;威尔逊政府阻止苏俄退出一战的政策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丛;欧战与五四前后社会主义的介绍[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郭辉;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裴芝荣;二战初期英国对德国经济战研究(1939.9-1940.6)[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周元刚;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会合;一战前后美日在远东的争夺与中国的国际地位[D];山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48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848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