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试论英国早期工业城市兴起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8-05-10 07:17

  本文选题:英国 + 黑斯廷斯弹劾案 ; 参考:《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3年06期


【摘要】:在追寻"中国梦",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科学把握西方主要国家的发展状况,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是每一个历史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历史学博士研究生是我国史学发展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本刊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对优秀博士生论文的选择和刊用,这组由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于文杰老师组织的博士生文章,敢于打破既定的历史叙述,从不同侧面对西方主要国家文化发展模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刘畅认为英国的政治思想家对于英帝国的维持和发展有自己的设想,哲学家伯克对首任印度大总督黑斯廷斯进行的弹劾与之前数年伯克推动几次印度法案时的发言,给了研究者一个充分的样本来考察伯克对于英属印度的反思。梁远以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城市为例,对近代英国工业城市兴起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欧洲大陆文明与英国本土工业文明的交融历程。管洪亮从光荣革命及其历史修辞性书写的源头起步,通过考察具体的战事和细节,重新审视了这场对英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毛杰对彼得卢事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他认为彼得卢事件发生的原因在于曼彻斯特当地治安官的预谋以及托利党政府的默许,在于曼彻斯特和索尔福德义勇骑兵队对工人阶级的仇恨,该事件对英国的政治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组文章对英国近代文明中的不同侧面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创新性,有利于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pursuing "Chinese Dream" and striving 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 is the duty and duty of every history worker to scientifically grasp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major western countries and draw useful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from it. Ph.D. students in history are a very important for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in China. Our journal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election and use of papers for outstanding doctoral students. This group of doctoral articles organized by Professor Yu Wenjie of the Department of History of Nanjing University, This paper dares to break the established historical narration and probes into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main western countrie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Liu Chang believes that British political thinkers have their own ideas for the mainten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ritish Empire. The philosopher Burke impeached Hastings, the first Indian governor, and spoke several years ago when Burke pushed for several Indian bills. A sufficient sample was given to examine Burke's reflections on British India. Taking the cities of Manchester, Birmingham and Leeds as examples, Liang Yuan discusses the factors of the rise of modern British industrial cities, and reveals the blending process between the European continent civilization and the British native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from one side. From the origin of the glorious revolution and its historical rhetorical writing, Guan Hongliang re-examined the historical event which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history of Britain and the world by examining the specific war and details. Maojie discussed the causes of the Peterlou incident. He believed that the reasons for the Peterlou incident were the premeditation of the local sheriff in Manchester and the tacit approval of the Tory Party government. It was Manchester and Salford's hatred of the working class that had a major impact on British politics. This group of articles analyzes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modern British civilization, which is innovative and beneficial to the further discussion and study of related problem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号:12YJA77002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456.1;K5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文军;“九·一八”事变期间英国的远东政策[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9年03期

2 陈晓律,张琴华;评《我们所在的国家》[J];世界历史;2000年03期

3 王乃耀;英国早期圈地运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4 王勤榕;英国17世纪革命形式渊源考[J];世界历史;1993年03期

5 程汉大;进步是20世纪英国的第一主题——读《二十世纪英国》[J];世界历史;1998年02期

6 夏正伟;美国为生存而战[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7 黄光耀,刘金源;成功的代价——论英国工业化的历史教训[J];求是学刊;2003年04期

8 陈曦文;英国都铎时代伦敦商人的财富和权力[J];世界历史;1993年04期

9 王恩涌;从地缘政治学看大国的兴衰(连载)[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7年Z2期

10 周祥森,刘波;“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述评[J];史学月刊;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郑全备;;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一年英国与日美争夺中国斗争[A];中国现代史论丛(下)[C];1983年

2 施荫昌;;英国工联若干问题试析[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选[C];1981年

3 黄启臣;;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4 严建强;;“中国热”的法国特征及其解释[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5 孟庆龙;;炭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使用及其历史影响[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6 乔明顺;;试论西属拉丁美洲的殖民制度及其与英属北美十三州殖民制度的区别[A];河北省历史学会一九八○年年会论文选[C];1980年

7 张旭东;;试论殖民地时期缅甸国内的两次印缅冲突[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秋叶;英国离中国有多远?[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王晋新;英国迈向近代社会的路径及特点[N];吉林日报;2005年

3 玛丽·安;英国婚姻的姓氏融合与联合[N];西部时报;2006年

4 资中筠 学者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前所长 前《美国研究》主编;说不尽的大国兴衰[N];经济观察报;2007年

5 陈艳红;1942年中英关于归还香港的谈判[N];中国档案报;2002年

6 记者 马桂花;英国首都隆重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N];人民日报;2005年

7 万小龙;就是他,把纳粹研制原子弹的情报供给英国[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本报驻英国记者 施晓慧;与历史会面[N];人民日报;2003年

9 袁朗;英间谍密谋“箭杀”纳粹魔头[N];中国国防报;2008年

10 朱磊;不回避日尔曼血统,英国女王德国寻根[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秀荣;1500—1650年英国商业与商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蓉霞;英国和日本在中国(1925—1931年)[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颖;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英国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许建英;近代英国和中国新疆(1840-1911)[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陈金锋;近代早期英国书报审查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永攀;英国侵藏的最后十年(1937—1947)[D];西北大学;2003年

7 赵军秀;英国对土耳其海峡政策的演变[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8 江立华;转型期英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李新宽;英国重商主义经济体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魏建国;自由与法治[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辉;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基督教及政教关系[D];内蒙古大学;2005年

2 汪芳;论哈罗德·麦克米伦与苏伊士运河危机[D];浙江大学;2007年

3 黄鹂;论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英国私掠船活动[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秀红;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3年

5 臧宝军;英国商法的现代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桂玲;中英初始现代化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黄虎;近代早期英国商业精英阶层来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马亮;英国都铎王朝宗教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谢敏;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城市家庭女仆生存状况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姬国伟;英国欧洲政策研究(1948-1954)[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68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868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d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