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共和派对古典民主与共和制度的运用
本文选题:英国革命 + 古典民主与共和传统 ; 参考:《世界历史》2012年02期
【摘要】:17世纪英国社会与文化具有浓厚的古典氛围,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古典特色,上层社会的古典修养,以及近代资源的缺乏,让共和派思想家们大量借用古典民主与共和传统,抨击君主专制,积极阐述共和政治的优点,并以古代雅典、斯巴达和罗马的共和制为基础,构想近代国家的制度与体系。在某些情况下,古典传统可能直接激励了英国人的革命行动。霍布斯对古代自由和永恒战争状态的抨击,从反面体现了古典共和传统的积极作用。但英国革命毕竟是近代的产物,革命进程主要由17世纪英国的社会基础决定,而且共和派只是当时思想潮流的一个分支,其理论基础也主要来自近代的契约理论与天赋人权。古典共和传统主要是给他们已有的信念和行动增加权威的一种手段。
[Abstract]:The British society and culture in the 17th century had a strong classical atmosphere, the clas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asic education and university education, the classical cultivation of the upper class, and the lack of modern resources, so that the Republican thinkers borrowed a lot of classical democracy and Republican tradition. Attacking the autocratic monarchy, expounding the merits of Republican politics, and based on the republicanism of ancient Athens, Spartan and Rome, the system and system of modern country were conceived. In some cases, classical traditions may directly inspire British revolutionary action. Hobbes' attack on the state of ancient freedom and eternal war reflects the positive role of the classical Republican tradition. But the British revolution was the product of modern times, and the revolutionary process wa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social foundation of England in the 17th century, and the Republican school was only a branch of the ideological trend at that time, and its theoretical basis mainly came from the modern contract theory and the natural human rights. The tradition of classical republicanism is mainly a means of adding authority to their existing beliefs and actions.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56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建妮;;亨利八世时期人文主义向英国大学的渗透[J];世界历史;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炜;;海盗与1588年英西海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2 李义中;;英国1829年“天主教解放法”论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3 苏凯;;为洛克鸣不平——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理论之比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熊云甫;张杨莉;;《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艺术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周凌敏;冯娅;;从《旋转的螺丝钉》看家庭女教师的边缘地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6 陈二力;;英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7 汪蒙;;重商主义的早期海外推行[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刘景华;;关于英国“衰落”问题的再思考[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倪阳;;如何解读历史[J];滁州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韩建萍;;1837-1857年英国对印度政策的调整与危机[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范立新;从税收专制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D];厦门大学;2003年
3 张树平;建筑火灾中人的行为反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4 翟海魂;英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5 李新宽;英国重商主义经济体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孙景民;非政府组织的政治行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张薇;苏格兰大学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8 芦雪峰;英国1998年《人权法案》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李颖;教育的人性追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任超;英国财税法史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者丽琼;英国反家庭暴力法律的历史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黄河卫;西方人眼中完美的中国形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段艳;论休谟史学[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凝眉;危机与拯救:戴维·洛奇的小说主题[D];南昌大学;2010年
5 叶辛;直面晚期维多利亚社会的奥斯卡·王尔德[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朱谷莺;政府推广下的英国现代设计[D];清华大学;2004年
7 王建平;税收法定主义:首要的税法原则[D];湘潭大学;2005年
8 高灿;从十九世纪英国工厂立法看英国社会女性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兴业;对盎格鲁—撒克逊人播迁不列颠的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赵煦;伦敦城市人口变化及其经济社会影响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新;“人文主义”的兴起——一个有关史学认识的个案分析[J];世界历史;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昭臣;共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及其作用[J];北方论丛;2001年04期
2 兰奇光;论罗马共和国的制度建设[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3 朱孝远;马克思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保守的吗?[J];世界历史;1981年04期
4 张小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新探[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5 贺五一;略论古罗马共和国的权力制衡机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宋广伟;苏联在国共重庆谈判中的作用和影响[J];南都学坛;1998年02期
7 余定邦;中国古籍与东南亚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0年06期
8 刘惠敏;谈情报工作在二战中的作用[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周小粒;近代铁路对德国现代化的作用[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2期
10 王豪才;美国的意志与联合国的作用[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董小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教育与现代化[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2 董小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教育与现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高福进;;罗马角斗文化(公元前3世纪—公元5世纪)——角斗娱乐消费阶层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夏良才;;1911—1914年日英对华政策之比较[A];第二届近百年中日关系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5 邱捷;;清末民初地方政府与社会控制——以广州地区为例的个案研究[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01年
6 黄洋;;奥古斯都的形象塑造与皇帝权威[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7 苏振兴;;略论古代城市与城邦的起源与演变[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第一财经日报》阅读版编辑、记者 罗敏;回望古希腊[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李强;西方历史的政治解读[N];南方周末;2004年
3 本报记者 柴子文 采访整理 袁伟时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反思日本的现代化过程[N];南方周末;2005年
4 谭平;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契约论”[N];学习时报;2005年
5 姜們;东西方文明起源时期的比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林国荣;罗马帝国的衰亡[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7 许海云;“范登堡决议案”及其评价[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徐志戎;眼睛发炎,就在脖子上挂一句荷马的诗[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9 徐风;浅析罗马的行省制度[N];吉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晓;罗马共和国政治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洪采;希腊波斯关系研究(公元前478—386年)[D];复旦大学;2004年
3 郭霞;《奥克西林库斯希腊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志超;德摩斯提尼与雅典对外政策[D];南开大学;2009年
5 周保巍;走向“文明”[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可风;罗马共和时期的国家制度[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婧;德尔斐神谕与古希腊城邦[D];复旦大学;2009年
8 王鹤;罗马军队与西部行省罗马化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吴小坤;近代英国表达自由思想的形成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10 李大维;罗马帝国“弗鲁曼塔里伊”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超;越南国子监文庙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2 赵鹏俊;古罗马被释奴隶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珂;论罗马共和国的骑士阶层[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忠孝;论罗马共和国后期和帝国早期的贵族葬礼及其功能[D];复旦大学;2010年
5 周菲莉;罗马共和国时期家庭文化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晶晶;罗马共和国时期的爱国精神[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7 唐春梅;罗马共和国时期公民妇女的社会地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齐玉凤;罗马共和国末期妇女地位的提高及原因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贺小飞;试论修道院在中世纪前期西欧社会中的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徐永会;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海盗[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49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949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