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二战时期日军自戕现象探析

发布时间:2018-05-30 05:23

  本文选题:二战时期 + 日军 ; 参考:《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二战时期日本军人的强悍及“不投降主义”,为世人所周知。生还概率极低的“肉弹攻击”和自杀式冲锋,以注定死亡为前提的“神风特攻”及“玉碎”等,成了日军在战场上惯用的自戕方式。鉴于国内史学界对此现象至今尚无综合性地专文探讨,故就相关问题试作探析。 文章首先运用数理统计和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二战中日军的阵亡率、“特攻”战死率、“玉碎”率、俘虏及投诚反共率等几组数据统计,再现了日军“自戕”的疯狂性及普遍性,说明了日军“宁死不降”的特性。 其次,就日军自戕的种类及方式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陈述。大致可分为:以“肉弹攻击”(自杀式冲锋)、“神风特攻”(空中敢死队)、“义烈伞兵队”、“回天鱼雷”(载人鱼雷)、“自杀潜艇”、“反坦克肉搏战”、“自杀式细菌战”等为代表的攻击性自戕;以剖腹、服毒、饮弹、自焚等为典型的战败后自戕;最终还有“一亿玉碎”叫嚣声中的“自戕性防御计划”。 再次,从根深蒂固的“武士道”精神、长期的军国主义教育、浓厚的“靖国情结”、神道教及佛教的宗教动员、历史文化传统、特殊的地理环境等六个方面,剖析了日军自戕的原因。指出:日本军人的自戕行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最后,归纳出了日军自戕的几个特点:具有极强的残酷性和主动性;带有明显的自决性;具有浓厚的“愚忠”色彩;深受“精神战胜物质”的毒害等。它留给人们最深沉的思考是:“武士道”是导致日军自戕最主要的原因。至今,“武士道”仍或多或少地沉淀在日军的文化传统中,滋生“武士道”的土壤依然存在,日本重走军国主义老路的隐患并未彻底根除,世人仍应警惕!
[Abstract]:The Japanese soldiers of World War II were known for their intrepidity and non-capitulationism. The "flesh-bomb attack" and suicide charge with very low probability of survival, "kamikaze attack" and "jade fragment", which presupposes death, have become the Japanese common way of killing themselves on the battlefield.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re is no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his phenomenon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in China,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related problems. The article first uses the method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death rate of Japanese troops in World War II, the rate of "special attack", the rate of "jade fragmentation", the rate of captives and defections against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so on. It reproduces the madness and universality of Japanese "suicide", and explains its characteristic of "dying rather than falling". Secondly, the types and methods of Japanese suicide are systematically combed and stated. It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flesh-bomb attack" (suicide charge, "kamikaze special attack" (air death squadron), "Yilie paratroopers", "return to the sky torpedo" (manned torpedo, "suicide submarine", "anti-tank hand-to-hand combat," "suicide germ warfare" is a representative of aggressive suicide; the typical suicide after defeat is cesarean section, poison taking, bullet drinking, and self-immolation; and finally, there is a "suicide defense plan" in the clamor of "100 million pieces of jade." Thirdly, from the deep-rooted spirit of "Bushido", long-term militarism education, strong "Yasukuni complex", religious mobilization of Shinto and Buddhism,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speci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etc. The causes of Japanese suicide were analyz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self-killing behavior of Japanese military personnel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prehensive action of many factors. Finally,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of self-suicide of Japanese army are summarized: extremely cruel and active, with obvious self-determination, with strong "folly" color, deeply poisoned by "spirit over matter", and so on. The most profound thought left is that Bushido is the main cause of Japanese suicide. Up to now, the "Bushido" is still more or less precipitated in the Japanese military's cultural tradition, the soil of breeding "Bushido" still exists, the hidden danger of Japan's returning to militarism has not been completely eradicated, and the world should still be vigilant!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313.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洪茂;;二战时期日本的盟军战俘集中营及其监管制度[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4期

2 马季;309名德寇倒在她枪口下——二战时期苏军王牌女狙击手柳德米拉传奇[J];环球军事;2005年09期

3 珠圆玉润 ;[战栗东方][J];电影评介;2005年08期

4 阿素;;心中有光[J];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2009年11期

5 黄肇嵩;创建铁的红军——二战时期福建人民对建军的贡献[J];福建党史月刊;1997年08期

6 陈征平;二战时期云南近代工业的发展水平及特点[J];思想战线;2001年02期

7 ;黑虎的眼泪[J];电影文学;2002年06期

8 马国福;心中有光[J];小作家选刊;2005年05期

9 赵先明,刘达永;二战时期美国供给中国政府的租借物资流向[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陈黎;;与Mola Mola的初遇——巴厘岛潜水记[J];搏;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春萍;;日军侵华的历史见证——孙吴胜山要塞探秘[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3期(总第104期)[C];2011年

2 车霁虹;;关于新时期保护和开发利用黑龙江地区日军侵华战争遗址的思考[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任同祥;张生栋;郭景儒;崔安智;吴王锁;;从高放废液中分离~(79)Se的流程研究[A];第七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王建学;;重新认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集中营的历史价值[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5 张继龙;任同祥;王同兴;赵永刚;;MC-ICP-MS法测定~(79)Se[A];首届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高菊红;舒俭民;宋福;孟晓杰;杨艳;;牡丹江支流河源湿地水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7 李淑娟;;日军侵华历史的铁证——集团部落[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8 金凡;;可乐族的茶道[A];茶与健康生活主题征文选[C];2004年

9 杨丽娟;;《二手烟》中扭曲的母爱[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孙国正;;面向21世纪的物流工程及物料搬运技术[A];面向21世纪迎接物料搬运技术新发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料搬运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伯约;日军“羽黑”号:从嚣张到没落[N];中国国防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张巍;“哈尔滨人”捐出千余日军侵华文物[N];哈尔滨日报;2009年

3 魏奕雄;日军第二次轰炸乐山《战斗详报》现身[N];乐山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云峰;亲历者讲述:平型关大捷给日军当头一棒[N];辽宁日报;2010年

5 原野;与日军肉搏牺牲的将军[N];国防时报;2010年

6 冯倩;英国首次归还二战时期文物[N];中国文化报;2011年

7 ;日军侵占大佘太[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1年

8 本报记者 丁静;琼文线上伏击日军[N];海南日报;2011年

9 早报记者 黄志强;7幅日军侵占长春照片首次公开 收藏人5500元购于东京[N];东方早报;2011年

10 记者 徐扬;沈阳:展出日军罪证新史料[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肖湘宁;二战时期诺曼·麦克拉伦动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洋;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文化援助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侯微;战争电影与国家认同[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辉;二战时期日军自戕现象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郭振玉;二战时期美国的生产动员[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宝坤;二战期间美国的军事改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阳阳;二战时期英国对德国情报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曹文娟;二战时期的英国成人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全振华;二战期间美国在华军事投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成二平;战时日军对山西土地资源的破坏与农村生态变迁[D];山西大学;2005年

8 徐亮;二战德国地缘战略得与失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闫冬;日俄战争中日俄军队在中国东北的暴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喜;二战期间美国战略轰炸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54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954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2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