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明的历史书写:历史回顾及理论思考
本文选题:多元文明史 + 书写 ; 参考:《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3年03期
【摘要】:"文明"概念在18世纪下半叶只有单数形式,大约从1819年开始出现复数形式并随后得到广泛运用,以此为基础出现了一些文明史著作。基佐的《欧洲文明史》和巴克尔的《英国文明史》确立了文明史的基本框架,而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和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则开启了多元文明史书写的新探索。在汤因比影响下,出现了威廉·麦克尼尔以文明互动为主题的新世界史,以及杰里.本特利等人在全球化语境下对文明互动史的理论思考。文明史书写的历史演变路径表明,文明互动越来越成为多元文明史中的重要主题。笔者认为,多元文明史的书写首先应以各个文明为主体,把文明互动书写成主体间关系,这样才有可能避免书写中出现各种"中心主义"。
[Abstract]:The concept of "civilization"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had only a singular form, which began to appear in the plural form in 1819 and was then widely used. On the basis of this, some works of civilization have emerged.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of Europe and Barker's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have established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and Spengler's "the decline of the west" and Toynbee's study of history has opened a new exploration of the history of multiple civilization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oynbee, there appeared a new world history of William McNeil's interaction as a theme, as well as the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Jerry Bentley and others on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interaction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path of the writing of the history of the literary and Ming Dynasty shows that civilization is mutual.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heme in the history of multiple civilizations. I believe that the writing of the history of multiple civilizations should first take the various civilizations as the main body to write the interaction of civilizations into intersubjective relations, so that it is possible to avoid the emergence of various "centralism" in the writing.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世界历史进程中多元文明互动与共生研究”(批准号08JZD0037)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K1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晋新;;人间与天庭——麦克尼尔与汤因比之间的学术渊源与分歧[J];古代文明;2010年01期
2 黄红霞;;20世纪早期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对麦克尼尔的影响[J];史学理论研究;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琴;;世博会举办地变迁的地域分析[J];北方经济;2010年04期
2 赵轶峰;;《全球文明史》与“世界史”概念的再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5期
3 王晋新;;古典文明的终结与地中海世界的裂变:对西方文明形成的重新审视[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李咏吟;;宗经与励德:《周易》对刘勰诗学的积极影响[J];东方丛刊;2010年02期
5 许清章;;《中外文化交流史》述评——兼谈唐宋元三朝代中国与伊斯兰文化的交流[J];东南亚纵横;2008年12期
6 李长友;;法理学语境下的公民行政知情权[J];法制与社会;2007年12期
7 王晋新;;皮朗与“皮朗命题”——对西方文明形成时代的重新审视[J];世界历史;2008年03期
8 张传琳;;再评梅棹忠夫《文明的生态史观》[J];陇东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金利杰;周巩固;;性别差异、劳动分工与阶级起源[J];历史教学问题;2010年06期
10 刘汝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教学的几个问题[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红;英国的大学与社会(1560-1650)[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志远;丹尼列夫斯基史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雪峰;伊斯兰的“吉哈德”[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史学斌;基于熵定律的人口分布与再分布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黄红霞;威廉·麦克尼尔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杨;“全球史观”在中国史研究中的运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崔晓芳;我国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及其哲学思考[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3 姬华蕾;主体性教育的文化比较与现实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昱;浅析加洛林家族的崛起[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颁;公民行政知情权的法理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孟娇;《孙子兵法》军事用语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7 杜宇;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郭文菁;同治中兴与明治维新的领导集团比较(1862-1875年)[D];吉林大学;2012年
9 李远锋;阿伦特论纳粹极权主义的起源[D];复旦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毕会成;;文明的病态[J];读书;2008年02期
2 钱乘旦;;评麦克尼尔《世界史》[J];世界历史;2008年02期
3 郭方;评麦克尼尔的《西方的兴起》[J];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02期
4 王晋新;;扬弃、探求与超越——威廉·麦克尼尔史学思想及成就述评[J];史学理论研究;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昌华;互动:韩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解读[J];泰安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2 陈奉林;欧美国家的冲击与东亚国家的反应[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3 李永刚;李永毅;;“西塞罗之手”——走向书写时代的政治[J];学海;2009年05期
4 宋立宏;;说纸草——《阅读纸草,,书写古史》译后[J];博览群书;2006年12期
5 朱秀芳;;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当代世界史教学改革刍议[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唐宏峰;;作为方法的竹内好——以《何谓近代》和《近代的超克》为中心[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3期
7 于文杰;还星;;用能源的方式来书写世界历史——解读《石油与20世纪的变迁》[J];世界历史;2007年02期
8 饶本忠;;纸草学研究的一部力作——评《阅读纸草,书写历史》[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杨程屹;;追寻华工书写的历史[J];看历史;2010年07期
10 爱德华·凯拉;陈鹏;;写在泥板上的文字[J];世界民族;1984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谷中信一:努力追求真实一致的历史表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义飞;“发现”另一个17世纪[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秀丽;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形成[D];延边大学;2006年
2 李兰;依存与互动—美国华人新移民与华人社区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周元刚;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孙凯;共生与互动:论城市与乡村在英国资本主义起源中的不同角色[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65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965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