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诺夫斯基事件及其对中苏关系影响探析
本文选题:马利诺夫斯基事件 + 中苏关系 ; 参考:《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年01期
【摘要】:赫鲁晓夫下台后,中苏两党暂停论战,双方试图通过两党会谈的途径来寻求缓和两党、两国的关系,但却在这个关键时候发生了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对中国内政公然干涉的挑衅性言论。这引起中方的强烈反应,使得中共对苏共的方针政策也发生了逆转,从而导致双方莫斯科会谈无果而终,论战硝烟再起,最终使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走向破裂。
[Abstract]:After Khrushchev stepped down, the Sino-Soviet debate was suspended. The two sides tried to find ways to eas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and the two countries through bipartisan talks. But at this critical juncture came the provocative remarks of Soviet Defense Minister Malinowski's blatant interference in China's internal affairs. This caused a strong reaction from the Chinese side, which also reversed the CPC's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towards the Soviet Communist Party. As a result, the Moscow talks between the two sides were fruitless and the controversy rose again, and finally,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and the two countries tended to break down.
【作者单位】: 湛江师范学院历史系;
【分类号】:D829;K27;K5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闻一;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和赫鲁晓夫[J];世界历史;1996年04期
2 李丹慧;;失去的机遇?——赫鲁晓夫下台后中苏两党和解的新尝试[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8期
3 曹广金;;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中苏和解的尝试与失败探析[J];中共党史研究;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菁;;建国初期城市行政队伍建设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邢和明;;“文化大革命”成因中苏联因素论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赵军锋;付艳;陈凌飞;;农村合作医疗的范式转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4 高正礼;邓小平与中苏论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夏小华;;在大学生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原则与主要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张海林;;试论中国特色的毛泽东经济管理思想——重学《论十大关系》[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王先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基本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隋秀英;;论毛泽东的社会保障观之“吃饭是民生之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庄福龄;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侯惠勤;;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正礼;;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欧阳雪梅;;论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田改伟;;试析建国后毛泽东的意识形态安全思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巧荣;;毛泽东的国家利益观及其外交思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华清;;试论毛泽东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A];毛泽东研究总第1辑2006年第1辑[C];2006年
6 郭根山;;毛泽东领导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曲折及其理论分析[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7 沧南;韩莹莹;;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趋势[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8 张俊国;;对毛泽东国家利益观评价的若干思考[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9 李捷;;学习毛泽东 超越毛泽东[A];毛泽东研究总第3辑2008年第1辑[C];2008年
10 张明军;;关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理性思考[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亮;阿富汗战争:苏联高层决策研究(1979-198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雪峰;苏联劳改营史研究(1918-1960年)[D];吉林大学;2011年
4 裘杰;两种文化语境下的中俄科学哲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邓亚秋;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才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毛德儒;中国模式兴起的逻辑[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段鹏飞;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田猛;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莉;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民族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时新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实践·经验[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小夏;关于毛泽东邓小平和谐政治关系理论研究及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严旭;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廉政理论的发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唐友雄;演进中的我国农村分配制度的公平和效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王龙生;论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内在关联[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建福;江西共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曾理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现代化与稳定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孙丽颖;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征购土地政策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余劲,
本文编号:2021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021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