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20世纪西方文论文化转向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03 08:07

  本文关键词:20世纪西方文论文化转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四川大学》 2006年

20世纪西方文论文化转向研究

师会敏  

【摘要】:20世纪西方文论流派纷呈,新兴理论层出不穷,本文以文化转向为线索,宏观考察了西方文论在20世纪中期以后的主要发展趋势。内部研究的势微,,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等理论的发展,共同促使文学理论的研究重新向外部开放,文化成了研究重点。本文正是通过对20世纪西方文论文化转向的探讨,寻求文学理论研究的新的支撑点,扩大文学理论的研究范围,探索文学理论发展的新思路,从而也从文化的角度实现了对人的主体、身份和意识的关照,为外向性文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文化转向形成的必然性。在第二部分中,主要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核心代表人物的思想出发,论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论的文化转向所做的贡献。第三部分主要从女性主义的“性别”研究的角度论述文化因素的凸现。第四部分是对另一个文化批判流派——后殖民主义的文化批评性进行分析,从“文化霸权”和“文化身份认同”两个角度阐释它在文化转向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并简要介绍了在文化转向形成过程中三大理论流派之间的相互影响。最后一部分,概括了三大流派与文化转向和整个20世纪西方文论的关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0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引言6-9
  • 第1章 从文本到文化:20世纪西方文论的转向9-15
  • 1.1 文化转向的必然性9-12
  • 1.1.1 内部研究的缺陷9-11
  • 1.1.2 文化批判的社会思潮的兴起11-12
  • 1.1.3 对人文知识的反思12
  •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批评的契合点12-15
  • 1.2.1 相同的策略和逻辑13-14
  • 1.2.2 相同的理论来源14-15
  • 第2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文化转向15-32
  • 2.1 形成背景15-16
  • 2.2 本雅明对技术统治的批判16-19
  • 2.2.1 文人的异化16-17
  • 2.2.2 个人与现代城市生活之间的矛盾17
  • 2.2.3 大众文化17-19
  • 2.3 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19-22
  • 2.3.1 理论基础19-20
  • 2.3.2 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和解读20-22
  • 2.4 马尔库塞的文化批判理论22-26
  • 2.4.1 人本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23-25
  • 2.4.2 通过艺术拯救现实25-26
  • 2.5 詹姆逊后现代文化理论26-28
  • 2.6 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批判28-32
  • 第3章 女性主义批评:“性别”研究的文化批判32-44
  • 3.1 女性主义批评兴起的背景32-34
  • 3.2 女性主义批评发展概况34-36
  • 3.3 女性主义批评的三大领域36-44
  • 3.3.1 妇女的阅读36-40
  • 3.3.2 女性写作40-43
  • 3.3.3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43-44
  • 第4章 后殖民主义批评:“种族”问题的文化维度44-62
  • 4.1 后殖民主义批评兴起的背景44-46
  • 4.1.1 政治文化背景44
  • 4.1.2 非洲知识分子的思考44-45
  • 4.1.3 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45-46
  • 4.2 后殖民主义批评对文化控制的揭示46-57
  • 4.2.1 理论基础47-49
  • 4.2.2 文化霸权49-52
  • 4.2.3 文化身份认同52-57
  • 4.3 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批评57-62
  • 结束语62-63
  • 参考文献63-68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68-70
  • 致谢70-7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睿;在读者与文本之间——女性主义阅读理论的追求[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周宁;想象的疆域:从文学批评到文化批判[J];东南学术;2004年S1期

    3 伏涤修;在对现实的否定与批判中营造审美的乌托邦——评阿多诺的否定美学观[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王雨辰;重新理解和研究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J];河北学刊;2004年02期

    5 白解红;语义多层面上的性别差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6 张大铸,周之南;试析后殖民主义身份、空间和时间[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胡亚敏;詹姆逊的文化转向与批评实践[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陈晓兰;关于女性主义批评的反思[J];兰州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9 张文喜;理性话语霸权的检测与解构——读马克思、福柯、德里达[J];理论探讨;2002年01期

    10 欧卫军;艺术生产论:从马克思到本雅明[J];柳州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天戍;;当代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概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李长国;;春天的死亡——对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细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3 伍娜;;女性主义文学的未来——“双性人格”——读伊莱恩·肖沃尔特《荒原中的女权主义批评》有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4 吴娟;胡华平;;权势关系在语言的性别现象中的反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5 王家林;;《简·爱》宣扬的爱情观——世俗爱情的宗教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6 李东风;;读者反应理论与大学英语的自主性学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7 付伟忠;;互文性与后现代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8 吴海燕;;苏珊的寻找自我之旅——《到十九号房》的女性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9 苗吉友;蒋雪丽;;转变我们认识文学本质的思维方式——几种文学本质观批判[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10 刘翠翠;;浅论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从女性意识角度谈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蔡岚岚;;英国女性文学溯源——19世纪以前的英国女性文学综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伍瑜;;“互文性”及相关问题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文江;;对《笑傲江湖》的两种拆解:电影的与小说的[A];东方丛刊(1996年第3辑 总第十七辑)[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龙晓枫;消费者规范理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静波;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宗教人格与创作:勃朗特姐妹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荣花;美国影视作品中性别语言特征的变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蔡芝武;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周靓;《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的艺术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郑闯;镜像与他者:《印度时报》涉华报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郑文桥;回归伊甸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晶;具象绘画的抽象意味[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魏义;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多维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必辉;从《帕梅拉》看塞缪尔·理查逊的女性观[D];湘潭大学;2010年

    9 陈露;《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原型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苑莉均;反本质论的两个批评——80年代后女性主义哲学的热点论题[J];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01期

    2 朱刚;政治词语 词语政治——一个赛义德后殖民主义个案研究[J];外国文学;2002年04期

    3 王宁;叙述、文化定位和身份认同——霍米·巴巴的后殖民批评理论[J];外国文学;2002年06期

    4 王雨辰;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两种路向[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5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王逢振;论全球化和文化[J];南方文坛;2002年02期

    6 庄和诚;;英语词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J];外语研究;1990年03期

    7 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J];天涯;1997年05期

    8 周宁;东风西渐:从孔教乌托邦到红色圣地[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01期

    9 郑敏;从对抗到多元——谈弗·杰姆逊学术思想的新变化[J];外国文学评论;1993年04期

    10 康正果;;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述评[J];文学评论;198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颖;从术语翻译看西方文论的中国化[J];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04期

    2 李红梅;;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对国内翻译研究的影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5期

    3 张定铨;;关于当代西方文论研究的思考[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8年02期

    4 杨从荣;西方文论教学的当代性初探[J];重庆师院学报;1994年03期

    5 董学文;中国化:泥泞的坦途——试论中国当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关系[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曹顺庆,童真;西方文论话语的“中国化”:“移植”切换还是“嫁接”改良?[J];河北学刊;2004年05期

    7 张玉能;;论西方文论的研究型教学[J];文学教育(上);2010年02期

    8 刘春丽;;重建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的几点设想[J];魅力中国;2010年05期

    9 郭云;;论西方文论的中国化[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张隆溪;;现代西方文论略览[J];读书;198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飞;;西方文论中国化的系统总结[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2 代迅;;汉译西方文论探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胡疆锋;;西风东渐30年——西方文论与新时期中国文论建设[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浪平;;原创:关于中国文论建设的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5 崔柯;;从两个动力看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创新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6 姚文放;;文化在文学领域中的表达——巴赫金的启示[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7 陈秀娟;;一种语言的艺术——试论文学创作中审美距离的建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高迎刚;;转换,还是借鉴?——关于实现中国古代文论现代价值之不同途径的反思[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9 吴兆路;;也谈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周波;;展望与探索——关于新世纪文艺理论走向问题的再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世涛;[N];中华读书报;2009年

    2 郭英剑;[N];文艺报;2010年

    3 王飞;[N];文艺报;2009年

    4 时胜勋;[N];文艺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研;[N];辽宁日报;2011年

    6 恒沙;[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张珊珊;[N];社会科学报;2005年

    8 ;[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李朝金;[N];人民日报;2007年

    10 郭鸷;[N];中华读书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镇海;对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若干问题的思考[D];复旦大学;2007年

    2 周红兵;新时期前十年文论建设和理论资源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知;现代视域下的中国传统味论[D];暨南大学;2008年

    4 王建香;文学述行:当代西方文论中的言语行为视域[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丽;乔纳森·多利莫尔的政治文化文学批评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陈军;文类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8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9 王欣;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之形式主义批评[D];吉林大学;2008年

    10 臧运峰;新批评反讽及其现代神话[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伟;西方文论中诗与真理关系理论的历史变迁[D];延安大学;2010年

    2 党薇娟;西方文论中表现观念的历史变迁[D];延安大学;2011年

    3 李玮;西方文论中写人理论的基本问题[D];新疆大学;2007年

    4 黄延敏;西方文论中文学与道德关系理论的历史变迁[D];延安大学;2012年

    5 徐轶群;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历时与共时的并存[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国建;西方文论中“艺术天才”观念的历史变迁[D];延安大学;2012年

    7 陈建生;多元·有界[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丽丽;浅析西方作家理论的变迁[D];新疆大学;2007年

    9 肖红柳;《文艺理论研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崔玲玲;西方文论中国化历程中的朱光潜(1918-1949)[D];湖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20世纪西方文论文化转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2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02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e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