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朝鲜诗人李尚迪与晚清文人交流的历史价值

发布时间:2018-06-25 01:10

  本文选题:朝鲜 + 李尚迪 ; 参考:《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摘要】:李尚迪是19世纪中朝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具有两国文化交流"史"的价值。李尚迪与晚清文人的交流,延续和拓展了两国文人的情感空间,促进和加强了两国在朴学、金石学、书法和绘画等方面的交流,提升和扩大了朝鲜汉诗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并为两国诗歌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作为晚清时期中朝文化交流的传播者,李尚迪是晚清中朝文人交流的历史缩影,同时,在他与晚清文人进行的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既彰显了"他者"的存在,也确证了"自我"的价值。
[Abstract]:Li Shangdi is an important bridge for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in the 19 th century, and has the value of the history of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exchanges between Li Shangdi and the literati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continued and expanded the emotional space of the literati of the two countries, promoted and strengthened the exchang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fields of Park Studies, Stoneolog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nd promoted and expanded the position and influence of Korean Chinese poetry in China. And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issemination of poetry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refore, as the communicator of Sino-Korean cultural exchang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Li Shangdi is the historical epitome of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literati and the literati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process of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him and the literati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existence of the "other person" has been highlighted. It also confirms the value of the self.
【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
【基金】:韩国外国语大学支持的外国教授研究项目
【分类号】:I207.22;K252;K3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温兆海;;清代中朝文化交流的历史视阈——以乾嘉时期为中心[J];东疆学刊;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大一;;梁启超的“教育文学”与近代韩国文人的关系——以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对申采浩的影响为中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胡文彬;;片刻言情尽有真——程伟元与朝鲜友人往来纪事[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金柄珉;;洪大容和“古杭三才”的友谊与东北亚文化[J];东北亚论坛;2008年04期

4 温兆海;;清代中朝文化交流的历史视阈——以乾嘉时期为中心[J];东疆学刊;2006年04期

5 倪惠颖;;论清以前幕府演变和游幕文人[J];东疆学刊;2007年01期

6 罗国辉;;困境中的改革:清末新政与社会矛盾[J];东疆学刊;2008年02期

7 王政;;元明戏曲中的“高丽”事象考[J];东疆学刊;2011年02期

8 徐凯;;明清时期东北民族关系研究的中外史料[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0年09期

9 文大一;;梁启超在“开化期”韩国的影响[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李无未;;晚清文人对朝鲜使臣“中华意识”的感知——以《韩客诗存》为依据[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唐芸芸;翁方纲诗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王红梅;梁贵子与池莉婚姻爱情小说比较[D];延边大学;2011年

3 马靖妮;《热河日记》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金花子;中韩电视剧叙事文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张乃禹;中韩小说现代化转型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金子鸥;《韩客诗存》中朝鲜与晚清的诗歌交流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2 崔锦兰;石北申光洙《关西乐府》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安莹;《丽水诗抄》的诗歌意象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汪婧娴;王士祯与李德懋诗论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5 田彬彬;朱耀燮的中国题材作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东根;;论《红楼梦》索隐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2 程毅中;;《娇红记》在小说艺术发展中的历史价值[J];许昌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3 徐志平;“浙西词派”中的平湖“二沈”——清代嘉兴词人介绍[J];嘉兴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陈武英;;南宋三国词的时代特色[J];学术交流;2006年01期

5 聂付生;;中国神魔小说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影响[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张学军;;清代广西词人群体简述[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7 王芹芹;马静;;从《红楼梦》中的插花描述看清代贵族生活[J];沧桑;2008年04期

8 史志国;;取予有道[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1年01期

9 何海燕;袁文举;;清代评点类说《诗》文献论略[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谢珊珊;;“闲评”式文学批评的产生及其历史价值[J];学术研究;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左鹏军;;澳门《知新报》所刊诗词论略[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左鹏军;;澳门《知新报》所刊诗词论略[A];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新霞;;韩国《高僧遗墨》中李白的两首诗[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高楠;;文学经典的危言与大众趣味权力化[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5 钱晓宇;;新时期三十年《女神》研究回顾[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6 侯涤;;羊牧之秋华馆怀霜诗及其它[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9年

7 刘春霞;;中国儿童文学经典的阅读范本——“百年百部”的策划与营销[A];优秀出版物价值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8年

8 秦川;;试论郭沫若与民间文学的关系[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9 张维;;家书——传记写作的重要素材[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思宇;《主场为王》朝鲜文版出版发行[N];延边日报(汉);2011年

2 山文;朝鲜文大型文学期刊《长白山》[N];文艺报;2007年

3 郭华荣;楹联是否清代的主流文学?[N];文学报;2000年

4 山文;长白山梦都美文学奖在长春颁奖[N];文艺报;2007年

5 李杰虎;顾春——清代一位文采卓著的满族女词人[N];粮油市场报;2000年

6 顾骧;铁马冰河入梦来[N];文艺报;2007年

7 周同宾;为农耕文明留一份标本[N];文艺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刘阳;文学呼唤那份坚守[N];人民日报;2008年

9 刘平;鲁煤剧作的历史价值[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邵先山;用文化的眼睛解读风情[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曲金燕;清代文言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何海燕;清代《诗经》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车振华;清代说唱文学创作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周雪根;清代吴江诗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王传明;清代山东古典戏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磊;清代宋诗选本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孙兴义;清代《诗经》阐释的诗学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安末淑;杜甫诗和韩国朝鲜时代诗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王晓玲;清代《史记》文学阐释论稿[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玲;龚鼎孳诗词论稿[D];河南大学;2007年

2 李冰馨;清代女作家顾太清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3 冷银花;清代“世说体”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4 肖妍;《名媛诗话》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5 陈悦;陶澍诗歌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6 朱曙辉;清代浙派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殷奎英;清代山东诗文集作者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梁娟;明清文人书信体文论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潘霞;清代子弟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0 钟雪梅;清代《红楼梦》批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638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0638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2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