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5世纪安南的国家意识与文化取向
[Abstract]:After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nnan experienced several hundred years of exploration in order to build an independent administrative system,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system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national consciousness, balance with the Central Plains regime. In the administrative aspect, it mainly emulated the organizational setup of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and established th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ystem similar to the Central Plains regime. In terms of culture, Annan Chen Chaozun Zhou Kong and derogatory Zhu Cheng, by criticizing the Neo-Confucianism in the late Yuan and early Ming Dynasty, showing its independent cultural character. However, after 30 years of Ming Dynasty rule, the rulers of the Li Dynasty inherited the cultural ethical value of the Ming Dynasty with the strategy of "cultural identity", and perfected their Confucian education system and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n terms of national consciousness, Annan's rulers gradually cultivated independent national consciousness by creating the word "an", making it official and compiling the history of the country. In the view of Annan's rulers, Annan and the Central Plains Dynasty belong to a part of the cultural China, the two sides are independent, equal brotherly relations,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rge and small countries within the Chinese system.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
【基金】:2013年教育部哲学社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危机与调适:明代中越邦交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3YJA77000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3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戴可来;;越南历史述略[J];印支研究;198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春鹏;;步骘在孙吴对交州统治中的角色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2 刘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越南社会[J];沧桑;2007年04期
3 廖玉玲;;北部湾沿岸在古代中国与东南亚交往中的作用——以汉唐时期为例[J];创新;2008年02期
4 罗长山;;关于字喃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辨——答林明华同志的《商榷》[J];东南亚纵横;1991年03期
5 何平;越南古代社会的演进与奴隶制问题[J];东南亚;2005年01期
6 王继东;;试析中西文化影响下的越南阮朝都城顺化[J];东南亚南亚研究;2007年Z1期
7 陈文;;越南黎朝时期的社学和私塾——兼论中国古代基层教育制度对越南的影响[J];东南亚研究;2007年05期
8 刘秋霞;戴铭;;明清时期的中越传统医药交流[J];广西中医药;2008年05期
9 吴侠;;末日聚焦:《皇黎一统志》人物形象剖析[J];才智;2013年14期
10 滕兰花;;清代越南使臣眼中的伏波将军马援形象分析——以《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为视角[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强;李鸿章对越南问题的认识与策略研究(1881-1886)[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小奕;跨境壮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陈文;科举在越南的移植与本土化[D];暨南大学;2006年
4 彭巧红;中越历代疆界变迁与中法越南勘界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于在照;越南汉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比较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6 宋文长(TONG VAN TRUONG);冰封与潜流[D];西南大学;2008年
7 王继东;中西文化影响下的越南阮朝都城顺化研究(1802-1885)[D];暨南大学;2008年
8 高占盈;南越国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9 赵文红;17世纪上半叶欧洲殖民者与东南亚的海上贸易[D];厦门大学;2009年
10 潘秋云;越南汉文赋对中国赋的借鉴与其创造[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红标;明清时期广西对外交通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杨珍奇;“革新开放”以来的越南海洋政策[D];暨南大学;2011年
3 张恩练;越南仕宦冯克宽及其《梅岭使华诗集》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范氏红明;汉越词语与汉语词语对比[D];复旦大学;2011年
5 姜振华;越南阮朝科举制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6 阮氏英书;越南语双音节汉越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黄飞;论元忽必烈朝对亚洲的战争[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永智;曾纪泽与中法越南交涉[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闫斐;徐延旭与中法战争[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小宁;高丽、交趾对宋朝政策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彦;;论双语教育的国家意识培养功能[J];黑龙江史志;2010年23期
2 陈廷湘;;中国传统天下观的断裂与现代性国家意识的形成及其变异[J];史学月刊;2011年05期
3 焦红良;李俊;;全球化态势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之功能与价值探析[J];大家;2010年20期
4 李俊;刘海英;肖学斌;;全球化态势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之功能与价值探析[J];大家;2010年20期
5 于今;;国家意识的培养[J];中华儿女;2013年07期
6 ;我们需要怎样的国家意识[J];招商周刊;2004年24期
7 张春梅;;可建设的文化与传统:在国家意识范围内[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赵黎明;;现代语言运动与民族国家意识的历史演变[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陈秀武;论战后日本的国家意识[J];日本学论坛;2004年04期
10 程远;国家意识与秦的统一和速亡[J];人文杂志;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公民国家意识的培养[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冬;;“国家教育”与学校德育[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耕身;取消农业税影响农民国家意识?[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2 全国政协委员 青海省副省长 全国青联副主席 吉狄马加 (彝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树立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意识[N];文艺报;2007年
3 本报评论员;增强国家意识[N];阿坝日报;2008年
4 于福坚;“同属一个民族”与无形的“柏林墙”[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心轩;增强国家意识[N];新疆日报(汉);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寅;“国旗工程”塑造国家意识,值得在边境推广[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杨虎德;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 不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N];中国民族报;2011年
8 何勇海;“鼠标一代”垮不掉[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9 陈家兴;激发可贵的“国家意识”[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3年
10 记者 周襄楠 通讯员 昝青峰;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出成果出人才出示范[N];新清华;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蓉;中学生国家意识发展特点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玉姣;汉、蒙、朝鲜族小学生国家意识与民族认同的发展特点[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3 浦石;20世纪30年代范长江的国家意识与西北之行[D];安徽大学;2013年
4 刘海英;全球化态势下我国青年学生国家意识培育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曾朝晖;论高校国防教育中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培育[D];中南大学;2011年
6 武爽;青海藏族大学生国家意识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瑞雪;从“条约制度”看近代中国国家意识的形成[D];宁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37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237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