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犹太隔都的再思考——以威尼斯隔都为例
[Abstract]:Founded in Venice in 1516, it is not the "complete interruption of relative tolerance in the past" and "evidence of Jews living outside the mainstream society". On the contrary, the gap provides a "clear place" for Jews, and Jews also maintain close contact with the mainstream society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which not only keeps the national character of Jews alive, It also provid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culture of mainstream society to enter the capita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inside the capital, which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Jewish culture at that time.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犹太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近现代犹太社会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2YJC77002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5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淑清;对犹太人隔都的历史考察[J];北方论丛;2002年04期
2 张倩红;犹太启蒙运动初探[J];世界历史;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青;;从格雷马斯叙事学视角解读《三次奇遇》[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殷得元;;透析反犹主义背后的犹太自身因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3 史婧力;;谈犹太民族流浪史及美国犹太文学的发展起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4 李超;金晓霞;徐荣男;;再看文艺复兴下的宽容曙光——14、15世纪的意大利犹太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5 张淑清;对犹太人隔都的历史考察[J];北方论丛;2002年04期
6 刘建军;阿拉伯文化对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影响[J];北方论丛;2004年04期
7 李青;;心灵的港湾——《前进报》与美国犹太作家辛格的渊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张玲;王玉琴;;论犹太教与犹太人、犹太历史的关系[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唐立新;;论反犹主义的历史渊源及其演变[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曾丽;;论夏洛克的悲剧性[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践;;多元宗教信仰与各民族的和谐共生[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2 韩逸畴;;宗教与法律——自由源与流的探戈[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与宗教的历史变迁[C];2010年
3 高尚;葛韵;;《摩西五经》中的民事性规范研究[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与宗教的历史变迁[C];2010年
4 时亮;;“以色列共和国的宪法”——从犹太—基督教文化史论《宪政古今》中一处严重译误[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与宗教的历史变迁[C];2010年
5 李勇;;关于马克思与论犹太人问题的重新解读[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1)[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敬南菲;出路,还是幻象:从《应许之地》、《店员》、《美国牧歌》看犹太人的美国梦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阳;以色列与美国犹太人关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齐昕;宗教复兴背景下的新俄罗斯小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赵康英;凯撒利亚的尤西比乌斯及其《基督教会史》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宫丽;精神家园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葛淑珍;犹太人抗击“否认纳粹屠犹”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于健;利奥·拜克论犹太教的本质[D];山东大学;2011年
8 高建红;12-16世纪西欧的医生[D];复旦大学;2011年
9 汪舒明;大屠杀记忆和美国外交[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孙克昱;《成唯识论》的析恶新视域[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2 许雅涵;马拉默德短篇小说中的苦难主题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晓平;苦难与救赎[D];江南大学;2010年
4 尚磊;以色列先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张少华;《希伯来圣经》的正典过程及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6 吉U,
本文编号:23554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355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