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波德关系研究(1918-1939)

发布时间:2018-12-17 13:20
【摘要】:一战的爆发,德奥的战败,为波兰的复国提供了前景。战后,在协约国的扶植下,亡国百年的波兰终于得以复国。20世纪20年代的波兰,为了维护得之不易的领土和边界,在受到德苏两大邻国的钳制下,选择了对法国“一边倒”,对德国实行对抗的外交政策。20世纪20年代后期,随着欧洲大国地位的恢复,德国对波兰的领土和边界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在法德和解的氛围下,波兰一改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的做法,对德国实行中立的外交政策。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的加剧,法西斯的上台,法国对波兰义务的日益摆脱,这一系列因素促使波兰调整对外政策,抛弃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对德苏实行“等距离”外交政策。 研究两战之间的波德关系可以为探索二战爆发的原因提供重要线索。由于地处德苏之间,这一独特的地缘政治环境,使波兰这个小国和弱国在两战之间各大国的博弈中发挥着虽不是主导,但又不容小觑的作用。纵观两战之间的波德关系,波兰在这场政治游戏中,始终错估形势,没有找到一种切实有效的对德政策。而德国的对外目标明确,主次分明,针对不同状况、不同需求调整对波兰的政策,把波兰玩弄于股掌之中,一旦波兰的利用价值完毕,德国立刻撕下伪善的面目,毫不留情地用战争摧毁波兰。
[Abstract]:The outbreak of World War I and the defeat of Germany and Austria provided the prospect for Poland's return. After the war, under the support of the allies, Poland, after a hundred years of subjugation, was finally able to recover. In the 1920s, Poland, in order to maintain its hard-won territory and borders, was "one-sided" against France under the grip of Germany and the Soviet Union, two major neighboring countries. In the late 1920s, with the restoration of European power status, Germany's demand for Poland's territory and borders became stronger and stronger. In the atmosphere of Franco-German reconciliation, Poland changed its practice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20s and adopted a neutral foreign policy against Germany. With the outbreak of the world economic crisis in the 1930s, the contradictions in capitalist countries intensified, and fascism came to power. This series of factors prompted Poland to adjust its foreign policy, abandon the European collective security system, and implement the "equal distance" foreign policy to Germany and Soviet Union.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wars can provide an important clue for exploring the causes of the outbreak of World War II. Because of the unique geopolitical environment between Germany and the Soviet Union, Poland, a small country and a weak country, plays a role that is not dominant, but not to be underestimated, in the game between the two great powers. Looking at the relations between Poland and Germany, Poland misjudged the situation in this political game and failed to find an effective policy towards Germany. And Germany's external goals are clear, its priorities are clear, and it adjusts its policy toward Polan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needs, and plays Poland in the hands of its shareholders. Once Poland's utilization value is over, Germany immediately tears off its hypocrisy. Poland was brutally destroyed by war.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1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迢草;;波兰系列游记之 克拉科夫爱上你的无声的吟咏[J];人生十六七;2008年06期

2 景凯旋;;波兰公民社会的兴起[J];学习博览;2011年09期

3 张广翔;王学礼;;苏联在二战战俘遣返问题上的三重考量(1945~1956)[J];史学月刊;2011年07期

4 王艺菲;;遮不住又看不清的历史面孔——评影片《卡廷惨案》[J];电影评介;2011年13期

5 ;“填”下第一关[J];人生十六七;2007年01期

6 鲁杨;;天行健,华人以自强不息[J];华人世界;2011年09期

7 李奉先;;从情同手足到兵戎相见 正眼看越南[J];人物画报;2011年14期

8 一言;;代办处不是大使馆[J];咬文嚼字;2011年08期

9 唐军;;中埃建交的幕后故事[J];档案春秋;2011年08期

10 范迪安;;“匈牙利当代艺术展”前言[J];中国美术馆;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海冰;;中国对非洲援助的发展和问题[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2 陈才俊;;马礼逊与早期中英外交关系考析[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邢滔滔;;Mycielski的有穷数学[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4 郜非非;;新中国六十年外交战略发展过程及启示[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翁惠明;;论明代前期中国与南洋外交的演变[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三辑)[C];1987年

6 廖敏淑;;1871年以前清朝与“互市国”日本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7 Michele Fatica;;墨索里尼时期意中田园式外交关系始末(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8年

8 耿克民;;近年来中国南非关系发展述评[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9 唐踔;;略论邓小平发展中国旅游业的思想[A];伟人智慧 强国丰碑——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佳荣;;多元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研究——2005年8月19日在延吉会议上的总结[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章;波兰人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挪威驻华大使 SveinO Saether;携手迎接机遇与挑战[N];国际商报;2009年

3 本报驻波兰记者 金钊;波白矛盾首次纳入欧盟议题[N];人民日报;2010年

4 本报驻委内瑞拉记者 张卫中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席来旺 吴云;委哥缘何断绝外交关系[N];人民日报;2010年

5 本报实习记者 陈珊;春天里,到波兰驻华使馆串门[N];中国文化报;2011年

6 韩梁;与以色列外交关系,土耳其降格处理[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7 郑兴 李雅兰;大国间外交关系面临新调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8 记者 杜静 王丰丰;祝贺中国办世博[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记者 杨晴川 王薇;克里当选美参院外委会主席[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周弘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从“欧洲”的概念看中欧外交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指挥;阿马尔那泥板中所见的近东大国外交[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丽娟;商务外交的政治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3 何彤梅;中韩政治外交关系研究(1945-2007)[D];延边大学;2008年

4 冯志伟;美国外交的悲剧:美国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政策演变(1948-1991年)[D];南开大学;2009年

5 Willy Léonel SOUO(威利);中国与加蓬的外交关系:从1974年到现在[D];山东大学;2009年

6 李春玲;中美大使级会谈研究(1955-1958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冒志祥;论宋朝外交文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才俊;美国传教士与19世纪的中美外交关系(1830-1899)[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国洪梅;美国对苏联的政策研究(1933-1941)[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房奕;东亚国际秩序瓦解过程中的中古各国关系[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利;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波德关系研究(1918-1939)[D];兰州大学;2012年

2 马啸;印度独立之初英印外交关系的重建[D];苏州科技学院;2009年

3 阿布迪(ABOUDI Ridha);突尼斯革命及其对阿拉伯国家外交关系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石乔;从美拉文化价值观看美拉关系主要特征[D];外交学院;2009年

5 赵荣耀;意大利与近代中国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钱飞;波兰人移民美国历程研究(1854-1922)[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马瑞拉(Laurelia Aliana Floutine);马达加斯加的国内形势及同中法的外交关系[D];吉林大学;2011年

8 戴红;卡扎菲时期的利比亚与美国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9 吴洪君;朝贡体系的历史遗产及其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刘毅;“伊斯兰革命”前后伊朗外交行为转变中的宗教因素[D];外交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384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384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8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