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麦迪逊联邦制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23 19:10
【摘要】: 美国是第一个建立起现代联邦制的国家,它的联邦制度已经比较稳定地存在了200多年,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堪称联邦制的典型,对于其他国家解决和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问题也提供了较大的借鉴意义。 联邦制原则是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之一,他的主要设计者就是麦迪逊。托克维尔认为,美国的联邦制是美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通过这种制度使得各个区域在相当程度上得以自治,联邦则是交由宪法管理。这种集权于立法机构的特点,托克维尔认为是民主制度的一个特点。美国建国的偶然性以及美国的法律、国民对自由的信仰三者,共同构成了美国民主制度的要素和成因。 伊拉扎认为,“美国联邦制的解决方法的真正含义在于它提供了规避绝对的国家主权的问题的一个方法——换句话说,就是他提供了一个比雅各宾国家更加民主的、以此为基础的政体组织的另外一个现代方式。”' 在这篇论文中,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麦迪逊联邦制思想的产生背景:麦迪逊的联邦制思想是受到英国宪政,美国的现实国情的影响。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各州在独立以前就以英国的普通法为基础建立了各自的法律系统,而且形成了自治的传统,所以他们设立了一个软弱无力的中央政府,但是这个政府对外不能维护国家的尊严,对内不能维持国家的稳定。麦迪逊认为邦联制的最大弱点就是《邦联条例》赋予中央的权力太少,而各州都有主权,就相当于一个个独立的国家,因此,麦迪逊希望建立一个比较强大的中央政府,把原本属于中央政府的权力从各州拿回来。但是,美国的现实又不允许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于是,麦迪逊的联邦制思想就开始产生。 本文的第二部分是论述麦迪逊的联邦制思想的主要原则,首先分析了联邦宪法的主要性质是国家性的,还是联邦性的;其次从第二节开始论述麦迪逊联邦制思想中包含的主要原则,包括人民主权原则与联邦制,权力的分立与制衡原则与联邦制,代议制原则与联邦制,法治原则与联邦制等,这一时期是美国联邦制发展的初期,也被称作是二元联邦主义的开始时期,所谓二元联邦主义,就是指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互不侵犯,互不干涉。麦迪逊所认为的联邦制就是在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之间划一条界线,彼此保持独立,但同时,他又强调了这种独立是在联邦政府的主导下完成的,也就是说州法律不得与联邦宪法相抵触。 本文的第三部分是形成联邦制思想的原因,它是历史的产物。首先,麦迪逊倡导多元化利益,他认为如果利用多元化的利益,就可以避免多数的暴政。另外实行代议制,可以把人民的不同的利益反映给不同的政府,才能保证各种利益的准确表达。其次,就是与反联邦党人的妥协,麦迪逊是妥协的大师,他注重从反联邦党人的反对意见中汲取经验,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从而使自己设计的制度能够更加完美,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权利法案的制定。最后美国人的文化特点也成就了麦迪逊的联邦制思想,美国人对自由的追求,宗教中通过订立圣约来组织社会的意识,反映在联邦制思想中就是给予州政府极大的权力和社会契约论中对人权的保护。 文中最后一部分总结了麦迪逊思想的特色,指出了他的联邦制思想与汉密尔顿的区别,他的联邦制思想是与共和制密不可分的,当然,他设计的联邦制也有缺陷,其中最大的缺点就是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从而间接鼓励了奴隶贸易,使奴隶制问题被拖了七十年,但是最终也没有阻止内战的爆发,南方州提出的理由竟然是麦迪逊的联邦制思想,这不能不说是对麦迪逊的讽刺。 当然,联邦制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如伍得罗·威尔逊所说,“州政府与联邦政府的关系是我们宪政中最重要的问题……”,实际上,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每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都会给联邦增添新的内容,形成新的问题,”的确,联邦与州的关系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麦迪逊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为这种变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原则,使得这种变化万变不离其宗。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天虹;;江山一幅好韶华——记联邦制药中国区域总裁蔡天[J];港澳经济;1998年06期

2 叶凡美;梁红光;;杰斐逊的联邦制思想与“国内改进”政策的延滞[J];史学集刊;2011年05期

3 王涛;;1922年湖南省宪法五辨——基于英美宪政经验的解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李明杰;;海外游学随想之二[J];图书情报知识;2011年05期

5 刘显忠;;苏联联邦制的问题与缺陷[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陈欣奕;;我在美国上大学的暑期生活[J];黄金时代(学生族);2008年06期

7 林夕;;雷多:融入“淡水”的“三要素”[J];留学生;2010年09期

8 David A.Graham;非石头;;避免性丑闻的八大秘诀[J];人物画报;2011年13期

9 杨宇;;李维汉与民族区域制度的由来[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10 李剑鸣;滕延海;潘洁;郑启芬;;近五年国内美国史研究概述[J];世界历史;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A];2008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周忠瑜;;民族区域自治与联邦制的比较研究[A];旗帜 方向 使命——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上官丕亮;;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思路——借鉴联邦制经验[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4 戚一;;论我党从联邦制设想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转变[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5 文红玉;;民初联邦思想与联省自治运动[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6 宋月红;;毛泽东与新中国国家结构形式问题的解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傅守勇;;麦迪逊SA88P型B超软故障维修一例[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一次医学影像设备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马勇;;20世纪20年代“联省自治”的理论与实践[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9 周青山;;幼年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问题的探索[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10 夏运凯;于慧;徐肖芹;;超声诊断胎儿唇裂畸形2例报告[A];第一届全国妇产科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医学博士,,耶鲁大学医学院预防研究中心负责人 大卫·L.卡茨 屠俊 编译;麦迪逊大道的诡计:高价=高营养[N];东方早报;2011年

2 刘黄;联邦制药打专业牌[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3 记者 张锦芳;南北统一可用联邦制[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4 高波;扎根祖国沃土谱写医药华章[N];消费日报;2007年

5 广东站 郑凤妮 银登伟;创新模式 引领世界[N];中国服饰报;2005年

6 李萍 张肖雯 编译;考察美国早期联邦制 有助于解决当代争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王慧卿;安格斯·麦迪逊:研究中国的耐心和契机[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8 通讯员 李志华;联邦制药又在临河投资6亿元[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7年

9 本报特派记者 林杰 欧阳子善;谢秋河:20年连续增长的神话[N];民营经济报;2008年

10 康文;根植祖国沃土 谱写医药华章[N];中国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小云;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伟;中国特色国家结构形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张继才;论中国近代的联邦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魏红英;有中国特色国家结构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林孝文;浙江省宪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青维富;美国制宪历程之法理思考与评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7 杨积讯;穿越历史[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8 潘广辉;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余建华;民族主义、国家结构与国际化——南斯拉夫民族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江峰;美国新闻自由的历史之维与宪政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欣;麦迪逊联邦制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佳娜;麦迪逊分权制衡思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3 孙于惠;麦迪逊宪政思想与苏格兰启蒙思想[D];浙江大学;2011年

4 韩平;麦迪逊政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继奎;全球化时代联邦制的宪政冲突及其治理[D];吉林大学;2004年

6 黄宇昕;美国宪法上的联邦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肖蔚寅;特鲁多与加拿大联邦制的发展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勇;代议制政府[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吕益国;杰斐逊与麦迪逊关系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武兰芳;俄罗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嬗变[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390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390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b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