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九一八”事变中日本内部的对立

发布时间:2018-12-24 11:25
【摘要】:“九一八”事变使得中日双方的矛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破坏了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而日本政治派系关于事变走向的对立改变了日本政治走向。国内外对这段历史的论述颇为详尽,但是对于原因的分析只是从政治、经济、外交等传统研究领域进行了说明。论述问题的角度还可以更加多元化,因此,对于“九一八”事变中日本内部对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本论文将参照中外学界的既有研究成果,通过史论结合和分析比较等方法,对“九一八”事变中日本各派的尖锐冲突进行深入论述和分析,力图全面客观地揭示争执的深刻背景及其对日本政坛的影响。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日本是融入还是突破华盛顿体系,内部政治派别争论许久。日本军人以其特有的战略敏感和特殊的独立权力,夸大了“满蒙危机”对日本的负面影响,执拗地、强硬地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意见,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通过这次军事行动,军队摧毁了政党内阁,有效地提升了自己的地位,使得日本在战争之路上越走越远。 因此,笔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九一八”事变中日本内部的对立是其派系政治势力争夺国家外交路线的事件,而不是侵略者与正义者之间的斗争。日本政府“稳健派”的软性战略是符合日本实力、妥当的外交策略,同时是军部和关东军“强硬派”抓住了扩大日本利益的时机,通过武力迅速实现战略构想。军队的“独断专行”赢得了日本国内上下的支持,但也失去了国际主要国家的信任。
[Abstract]:The September 18 incident raise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o a new height and destroyed the Washington system domina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while the opposition between Japanese political factions on the direction of the incident changed the direction of Japanese politic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osition on this section of history is quite detailed, but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is only from the political, economic, diplomatic and other traditional research field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internal opposition in Japan during the September 18 incident. In this paper, referring to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historical theory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he sharp conflict between Japanese factions in the September 18 incident will b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in depth. It tries to reveal the deep background of the dispute and its influence on Japanese politics. In the nineteen twenties, there was a long debate among political factions about whether Japan should fit in or break through the Washington system. Japanese soldiers, with their unique strategic sensitivity and special independent power, exaggerat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Manchu and Mongolian crisis on Japan, stubbornly and forcefully express their view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occupy northeast China. Through this military operation, the army destroyed the party cabinet, effectively promoted its position, and made Japan go further and further on the road of war. Therefore, the author draws such a conclusion: the internal opposition in Japan during the September 18 incident is an incident in which the political forces of its factions compete for the diplomatic line of the country, rather than the struggle between the invaders and the just. The soft strategy of the "moderate faction" of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is an appropriate diplomatic strategy in line with Japan's strength, and it is at the same time that the military headquarters and the "hardliners" of the Guandong Army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expand Japan's interests and quickly realize the strategic concept by force. The military's arbitrariness won domestic support, but also lost the trust of major international powers.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31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亚静;高峻;;从“九一八”事变看“满铁”的职能和性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2 郭冬梅;;伪满成立前日本的东北“自治”运动与构想[J];外国问题研究;2010年03期

3 张洁;;“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攫取中国东北铁路权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范德伟;“九一八”事变前后蒋介石之对日战略[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5 邹桂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沈升良;试探“九一八”事变不抵抗的原因[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4期

7 丁晓杰,阿莉塔;裕仁天皇侵华战争责任探析[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8 方衡 ,吴韫山;“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教训[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3年03期

9 郭树民;“九一八”事变中,辽西地区抗日活动散记[J];中国天主教;1995年04期

10 李淑娟;“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处活动评析[J];北方论丛;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劲松;;关东军的“治安”战略述论[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2 郭洪茂;;满铁与九一八事变[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3 唐承运;;日本关东军第十六师团与老黑沟惨案[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上)[C];2004年

4 郭铁桩;;满铁与“九一八”事变[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上)[C];2004年

5 宋吉庆;毕玉芬;;从东宁要塞几次劳工反抗暴动,看关东军对劳工及特殊工人的奴役统治和残暴镇压[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上)[C];2004年

6 郑凤;姜潇;;“九一八”事变与“满洲国”的建立[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上)[C];2004年

7 金海;;日本在内蒙古确立殖民统治及其对蒙古民族运动的政策[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8 温光忠;谢峰;;野狐岭长城之战[A];万里长城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9 郎扬;郎维成;;驳当今日本社会主流历史意识——为天皇裕仁开脱侵华战争罪行的“独走”论[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10 卞修跃;;侵华日军731细菌部队与“特殊输送”制度[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盛文丽;哈尔滨院课题成果《日本关东军要塞》出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曹雪莉 李树芳;日寇在承德的间谋情报网[N];中国档案报;2005年

3 张勇;无孔不入的日本谍报机关[N];天津政法报;2005年

4 崔岢岚;伪满新皇宫修建始末[N];长春日报;2006年

5 中共通化市委党史研究室;纪念平定通化“二·三”暴乱60周年[N];通化日报;2006年

6 刘胜;恶魔日军731部队[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7 杨柏林;胜山纵横[N];黑河日报;2007年

8 郭兴武;血性的民族气慨是盘锦地域精神的精髓[N];盘锦日报;2008年

9 徐扬 王军;月圆之夜,警钟敲打民族记忆[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记者 俞铮 王英诚;纳粹突袭,,中国人给苏联报信[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高承龙;伪满洲国民族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董迎轩;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东北沦陷区人民的思想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崔海波;“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中国与国联的交涉[D];吉林大学;2011年

4 姚春海;日本总体战体制形成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刘建华;伪满协和会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齐百顺;日本占领时期“兴安省”经济统制政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7 张涛;抗战时期重庆与长春城市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松;“九一八”事变中日本内部的对立[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代琼芳;“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满洲移民实边政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田雪峰;论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对英国“政治绥靖”政策的利用[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4 杨兆贵;“九一八事变”后的民族复兴思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东;关东军与张作霖[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旭萍;伪满洲国时期的日本人官吏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7 刘延萍;日本帝国主义对锡林郭勒盟的殖民统治[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张公政;何处是东北:“九·一八”事变中的东北新知识群体[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秦书媛;试论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调查机构的演变及其作用[D];延边大学;2012年

10 赵嫱;“九一八”事变后《盛京时报》社论研究(1931-1937年)[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905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3905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1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