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马克思恩格斯在俄国公社问题上的“对立”探讨

发布时间:2019-01-18 20:15
【摘要】:西方"马克思学"从"马克思恩格斯对立"的预设前提出发将马克思恩格斯在俄国公社问题研究上的差异扩展为对立,主要围绕着在俄国社会发展道路上恩格斯的"单线论"和马克思的"多线论"的对立,在俄国社会发展前景上恩格斯的"悲观"与马克思的"乐观"的对立,恩格斯扩展"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应用范围背离了马克思等三个方面。持这种"对立论"观点存在三个认识误区,没有考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辩对象的不同,忽视了在1882年《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二版序言里两人已经达成统一的认识的事实,没有看到两人产生不同论述背后的资本主义发展变化这一因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俄国农村公社性质和定位的分析、对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和坚持社会主义革命的立场等重要问题上都有一致的认识。
[Abstract]:From the presupposition of "the opposition of Marx and Engel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arx and Engels in the study of Russian communes are expanded into opposites. It mainly revolves around the opposition between Engels' one-line theory and Marx's "multi-line theory" on the road of Russia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opposition between Engels'"pessimism" and Marx's "optimism" in the prospect of Russian social development. Engels' extension of the Theory of Crossing the Canyon of Kaftin deviate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Marx. There are three misunderstandings in holding this view, not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arx and Engels, and ignoring the fact that in the second preface of the Russian second edition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of 1882, the two men have reached a unified understanding. Did not see two people produce different argument behind capitalist development change this one factor. Marx and Engels had a consist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and orientation of the Russian rural commun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commune to "cross the capitalist Kafdine Valley" and the stand of adhering to the socialist revolutio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A811;K5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晓辉;“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含义是什么?——与张明军同志商榷[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郭大俊;关于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几个方法论问题[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徐琴;“演进”还是“跨越”——论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5期

4 耿百峰;马克思提出的是“不通过”还是“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曲庆彪,鲍雪松;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现实意义[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6 王金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再思考[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窦爱兰;关于马克思的不通过“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几点思考[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8 刘军华;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S2期

9 杨东柱;王哲;;对“卡夫丁峡谷”问题及其当代意义的再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张红柳;王鸿萍;;论“卡夫丁峡谷跨越问题”及其现代意义[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隽鸿飞;;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人学内涵[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冯刚纯;;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涵义[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3 李晓光;;跨越“卡夫丁峡谷”:20世纪的中国理性[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谢永萍;;论我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途径[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5 陈新汉;;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关于共和国历史中“社会危机”的思考[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张奎良;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2年

2 周春水;卡夫丁峡谷问题认识纠偏[N];社会科学报;2000年

3 陈辽;中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缩影[N];文学报;2005年

4 许启贤(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一个新视角[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殷叙彝;科学阐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吴英;马克思揭示的是什么样的规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美幸;列宁的“跨越”思想及其启示[N];光明日报;2013年

8 吕东升;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N];湖北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石教群;跨越“卡夫丁峡谷”和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199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郎启武;历史与现实之间: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跨越”和“退却”[D];兰州大学;2007年

2 孙佳妮;马克思“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设想的再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3 宋珂珂;对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研究的历史考察及现实思考[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3年

4 常羽菲;论中国适用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历史因素[D];吉林大学;2014年

5 刘玲玲;论“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与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D];山东大学;2008年

6 杨东柱;试论“卡夫丁峡谷”理论的解读[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端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付雅慧;从世界历史的视角理解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D];黑龙江大学;2006年

9 袁帅红;跨越“卡夫丁峡谷”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D];南通大学;2013年

10 李贤聪;关于马恩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即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11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411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1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