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近代在美日本移民与美国排日运动

发布时间:2019-03-20 09:55
【摘要】:在美国移民史中,日本移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族裔群体。本文以1885年至1924年移居美国的日本人为对象,梳理其移民历程与分析其同化和融合的状况,并联系美国排日运动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笼统而言,这一时期日本人向美国的移民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零星移民阶段、大规模向夏威夷移民阶段与向美国大陆移民阶段,导致其移民的原因在于有利的时代背景与地理因素、经济利益的驱使、逃避兵役和同乡的诱导。日本移民在美同化与融合程度较低,从其自身角度而言主要在于他们独立的生活方式和相对封闭的生活社区、对母国文化的强烈认同。这些因素也成为美国社会排斥日本移民的理由。随之兴起的美国排日运动反过来又阻滞了其同化与融合的进程。从移民接纳国的角度而言,美国排日运动的爆发是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白人至上种族主义观念,并且延续了排华运动中对黄种人的偏见与歧视,同时还受到当时日美关系的影响,对日本及其国民有着较强的防范心理。排日运动以美国《1924年移民法案》的颁布而告终,该法案直接中止了日本向美国的移民,也成为初代日本移民与其后代的分水岭。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immigration, Japanese immigrants are a special ethnic group.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Japanese immigrants from 1885 to 1924, analyzes their assimilation and integration, and probe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Japanese emigration and the Japanese exclusion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885 to 1924. The Japanese emigra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885 to 1924 were analyzed. Generally speaking, the process of Japanese migra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this period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sporadic migration, large-scale migration to Hawaii and migration to the mainland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asons for their migration are favorable background and geographical factors, economic interests, avoidance of military service and induction of fellow-townspeople. The degree of assimil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Japanese immigra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relatively low, from their own point of view, mainly lies in their independent way of life and relatively closed living community, strong recognition of the culture of the home country. These factors also justify the exclusion of Japanese immigrants in American society. The rise of American Japanese exclusion movement, in turn, blocked the process of assimilation and integ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migration-hosting countries, the outbreak of the United States Japanese exclusion Movement is a deeply rooted racist concept of white supremacy in American society, and it continues the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 against the yellow race in the exclusion movement. At the same time, it was influenc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t that time, and had a strong mentality of prevention for Japan and its citizens. The Anti-Japanese Movement ended with the enactment of the Immigration Act of 1924, which directly suspended the migration of Japa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also became a watershed between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Japanese immigrants and their descendants.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71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天衣;;1946年,百万日本侨俘大遣返[J];龙门阵;2011年06期

2 徐志民;;伪满开拓团的来龙去脉[J];世界知识;2011年17期

3 丁义迁;戴佳原;程美霖;;人居环境与通风[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4 萨苏;;“日本籍中国人”的前世今生——“满洲开拓团”在今天的影子[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28期

5 ;揭秘真实的“日本开拓团”[J];晚霞;2011年16期

6 修瑭;;花莲县文化之旅[J];台声;2010年02期

7 薛立永;;她曾秘密保藏杨靖宇将军的头颅[J];东方收藏;2011年08期

8 马建标;;由“反日”而“爱国”:五四时期青年学生国家认同的形成[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管飞;;武亭:一个朝鲜人在中国的传奇[J];党史纵横;2011年09期

10 丁晓杰;赵春雷;;伪蒙疆政权时期的马产振兴计划及赛马业[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斌;;中国共产党和济南惨案后的反日运动[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2 刘云刚;谭宇文;;在华日本人旅居移民的生活活动和生活空间[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左群;于新凯;陆爱云;;游泳运动对小鼠雌二醇和骨组织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左群;于新凯;陆爱云;;游泳运动和增龄对小鼠骨密度值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5 周斌;;1928~1929年的反日会[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3年卷[C];2003年

6 金颖;;近代东北地区水田农业发展史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7 陈文德;;地球平动问题研究[A];第四届全国日地关系与灾害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8 徐红;徐钟渭;;女性与艾滋病[A];2005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周杏生;;“十乐”寿自长[A];抚州市老年体育科研论文选集[C];2003年

10 陈东育;李梦涛;唐福林;曾小峰;;误诊为大动脉炎的纤维肌性发育不良一例分析及文献复习[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淑娟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教授;日本移民开拓团是负有侵略使命的特殊村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恢复党组织领导开展反日运动[N];淄博日报;2007年

3 苏建国;玻利维亚的“国中之国”[N];国际商报;2003年

4 陈鸿斌;日本会对外籍工网开一面吗?[N];上海证券报;2008年

5 本报驻京记者 石岩;日本军国主义是怎样形成的?[N];南方周末;2005年

6 张代蕾;国内房价太高,日本退休老人热衷东南亚买房[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 周志伟;从谋生到发展的艰辛之旅[N];中国人口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曾坤;宁静的澳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9 记者 马扬;日本对华移民,曾被列为“七大国策”之一[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曹健;节后健身要科学[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洪锡;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领事馆警察机构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2 郑光日;日伪时期东北朝鲜族“集团部落”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伟;近代在美日本移民与美国排日运动[D];苏州科技学院;2009年

2 宋赫男;日本对齐齐哈尔地区的移民活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任超;太阳自动跟踪装置控制系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张崧;阿根廷日本移民研究(1886-1966)[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5 谭小妮;一九二七年临江拒日设领斗争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王涛;基于光敏感应及角度计算的太阳追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王尚文;双轴跟踪碟式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鹏飞;光伏发电自动跟踪系统的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9 玄振国;延边地区抗日根据地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10 徐晓飞;九一八事变后的民众反应[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44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444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2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