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周氏昆仲的日本观

发布时间:2019-04-19 11:23
【摘要】:中国人的日本观,一旦具体化,就无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广而言之,无论是一般意义上的从世界看中国还是从中国看世界,无论是资料抑或人物,都需严格区分其间的分际。另一方面,基于体验、研究并抽象化后的某一时代的代表人物的日本观,又具有超越时空的性格。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周氏昆仲日本观的具体考察,得出了一般被视为悲观论者的鲁迅认为中日两国的相互了解与理解可期、而当时中国的抗战必胜的乐观性结论;而周作人则认为与神道教密不可分的日本国民性难以理解,当时在军事、政治上对日本的抵抗是无谓的牺牲。不过,他同时认为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不可战胜的。
[Abstract]:......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复旦大学日语系;
【分类号】:K3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钟扬;;《新青年》的经营与传播策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郭春萍;;《新青年》研究二题[J];出版发行研究;2007年10期

3 杜春海;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杜春海;周哲良;;论鲁迅的《故事新编》对司各特历史小说的继承与发展[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孙正军;;冲淡闲适中的苦与乐——周作人散文对人生苦与乐的抒写[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6 刘洋;;传统的西方言说——论周作人“人学”思想[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林恒青;武者小路实笃与周作人的诗歌交往[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刘少勤;鲁迅的儿童观和他的童话翻译[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黄科安;返回与重释——中国现代知识者对古代随笔的创造性转化[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10 涂兵兰;;清末赞译关系考察[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晨海;近现代中国文化名人人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秀萍;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黄遥;兰姆随笔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杜娟;从目的论看鲁迅儿童文学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安文军;走出混沌——周作人散文理论及其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洋;错位与整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孙正军;冲淡闲适[D];安徽大学;2006年

5 丁晓梅;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地区的社会动员[D];扬州大学;2008年

6 龚颖芬;论周作人的文言文翻译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代茜;20世纪前期中国童话研究史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卓;论文学研究会建构的儿童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许金砖;担当与隐逸[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李鑫;《一千零一夜》在中国(1900-1929)[D];暨南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劲澄;马逸东;张天一;;对人大附中学生日本观及产生原因的调查[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15期

2 叶伟敏;;简析“攻日论”之说的出现——20世纪中叶日本“中国人的日本观”研究一侧面[J];史学集刊;2009年03期

3 程天芹;;王先谦的“日本观”[J];兰台世界;2011年17期

4 崔志海;;梁启超日本观的演变与反思[J];江海学刊;2011年05期

5 倪学新;建国以来中国人日本观的变迁[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3年01期

6 焦润明;梁启超的日本观[J];日本学刊;1996年02期

7 周启乾;晚清知识分子日本观的考察[J];日本学刊;1997年06期

8 李涤非;;论19世纪五六十年代先进知识分子的新日本观的萌发[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19期

9 宋茜茜;;醒梦之间:1895年后中国人日本观的变化[J];历史教学问题;2013年05期

10 杨永兴;;力行社的日本观——以《前途》杂志为个案的考察[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焕明;;论孙中山先生的日本观[A];“辛亥革命与民族振兴”论坛交流材料[C];2011年

2 周建树;;辛亥革命前后湖南人的日本观[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顾炜程;侯静慧;;析媒体因素对中国人“日本观”的影响[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金文学(日);中国人 日本人 韩国人[N];国防时报;2011年

2 早报见习记者 陈大白;日本的“中国观”和中国的“日本观”的一次对视[N];东方早报;2013年

3 王征 段跃中;《我的日本观》在日出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新萍;清末民初30年间山东人的日本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红吕;论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国人日本观变化[D];辽宁大学;2011年

3 朱跃武;试论毛泽东的日本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4 杨晓燕;嘉隆万时期明人日本观研究(1522~1619)[D];江苏师范大学;2013年

5 康春波;《新生命》月刊的日本观[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杨芳;戴季陶的日本观[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薛翠;当代大学生日本观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8 闫艳;论张学良的日本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炜;论宋恕的日本观与维新主张[D];湖北大学;2012年

10 黄开洁;当代中国青年日本观的形成及发展[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60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4608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9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