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与苏联史研究——访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陈之骅
[Abstract]:Chen Zhihua, male, born in 1934,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member of Honorary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fellow of World History Research Institute, doctoral supervisor, executive director of World Socialism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Special Research fellow, Marxist Research Institute.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is the history of Russia,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the history of world socialism. The main academic works written and edited are: Kropauth Jin Zhuan, an outline of Soviet History (1917 / 1937) (two volumes), an outline of Soviet History (1953 / 1964), a Brezhnev period of the Soviet Union (World Societ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y the World Socie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分类号】:K51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镇平;;论新经济政策与十月革命的辩证关系——献给十月革命90周年[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翁义钦;评阿·托尔斯泰的小说《蝮蛇》[J];俄罗斯文艺;1983年01期
3 许蓉;;十月革命后列宁对工农联盟问题的探索与实践[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5期
4 郑异凡;;列宁的一次改革尝试[J];同舟共进;2011年05期
5 沈永兴 ,秦晓鹰;苏维埃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J];世界历史;1979年05期
6 王祖奇;;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时代性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侯尚智;;新经济政策与工农联盟[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8 杨运忠;十月革命后苏俄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两项基本政策[J];史学月刊;1984年05期
9 孟咸美;;略论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S1期
10 俞良早;论列宁巩固俄共(布)执政地位的重要思想[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晓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A];新境界·新成果——黑龙江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唐刃;;略论当前文艺创作中的反历史唯物主义倾向[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傅筑夫;;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研究古都[A];中国古都研究(第一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1983年
4 覃英学;;伟大的接力:从南方谈话到“三个代表”[A];伟人智慧 强国丰碑——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国祥;;关于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诠释[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6 陈志尚;;历史唯物主义与“以人为本”[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昝瑞礼;;从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曹光章;;建国初期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黄楠森;;序[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10 黄灿章;;老子的唯道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方向[A];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何馨;正确认识科学评价十月革命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记者 熊伊眉;重温十月革命的炮声[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3 本报通讯员 李先进;万和“十月革命”剑指洋品牌[N];中国电子报;2002年
4 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邋执笔人 孙文营;以史为鉴 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世界历史所 段启增;俄罗斯学者怎样评价“十月革命”[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康晏如;“十月革命与东方社会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林艳梅;俄罗斯左翼学者眼中的“十月”[N];学习时报;2007年
8 史诚;十月革命消息怎样传到中国的[N];协商新报;2005年
9 张海鹏;一篇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性的讲话[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钱广荣;传统美德及其承接的基本问题[N];协商新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及运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孙大鹏;自然与技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D];复旦大学;2003年
3 许蓉;列宁农民问题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天民;伦理创造论[D];吉林大学;2003年
5 杜宪升;《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现实前提”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张旭;真理还是权威[D];吉林大学;2008年
7 孔扬;《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8 罗秋立;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人类学批判[D];复旦大学;2005年
9 孙善春;神学还是马克思主义?[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吴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形成和放弃的理论探源[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霖;论合理的人道主义[D];苏州大学;2007年
2 王桂青;霍布斯鲍姆的社会批判思想及其启迪[D];山西大学;2008年
3 孙秀明;对美国“进步主义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玉强;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逻辑[D];河南大学;2005年
5 程小强;论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公平困境”问题[D];华侨大学;2007年
6 袁金霞;[D];安徽大学;2004年
7 刘春田;社会民主主义视野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5年
8 王丽娟;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物质生产”范畴[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万惠琴;试论拉布里奥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明栋才;福音还是灾难?[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67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467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