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析室伏高信《与汪兆铭书》

发布时间:2019-06-01 15:56
【摘要】:日本的战败是室伏高信不愿预测、难以相信的结局,即日本与欧洲、苏联、美国,特别是与亚洲各国为敌的结局。为避免这一局面的出现,室伏以日本利益为基点提出了"排英亲美论",并将这一观点付诸行动,即撰写《与汪兆铭书》,劝说汪精卫"排英",但由于他对中国的认识极为有限,只得以随性发想为依据。同时,与汪精卫、近卫文灴等人的接触,则使室伏在抗战中后期成为这些政客在舆论界的"走卒"。
[Abstract]:......
【作者单位】: 常熟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K26;K313;D8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袁咏红;罗福惠;;对胡适与室伏高信对话的回顾与分析[J];近代史研究;2008年03期

2 李小白;周颂伦;;日本北进、南进战略演进过程述考[J];抗日战争研究;2010年01期

3 叶伟敏;;简析“攻日论”之说的出现——20世纪中叶日本“中国人的日本观”研究一侧面[J];史学集刊;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春风;评近代日本对华军火走私活动[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2 赵德芹;高凡夫;;日本天皇裕仁与卢沟桥事变[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3 赵德芹;高凡夫;;日本天皇裕仁与对华和战[J];长白学刊;2005年06期

4 龚娜;;日本皇室外交及其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的作用[J];东北亚学刊;2012年01期

5 刘大可;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山东的“经济开发”与经济调查[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陆伟;卢沟桥事变前的日本海军与对华开战决策的形成[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2年03期

7 陈树涵;试析日本国民中存在盲从战争思想的原因[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李东朗;;简论裕仁天皇在日本化学毒气战中的责任[J];民国档案;2009年01期

9 彭敦文;;30年代蒋介石对日思维——以《敌乎?友乎?——中日关系的检讨》一文为中心的考察[J];民国档案;2009年02期

10 疏子平;徐希军;;胡适对日本侵华政策的认知[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东朗;;简论裕仁在日本化学毒气战中的责任[A];中华民族的抗争与复兴——第一、二届海峡两岸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7年

2 金海;;日本在内蒙古确立殖民统治及其对蒙古民族运动的政策[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3 廖大伟;;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历史根源和特殊背景[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4 左双文;王杰;;中华民国外交史研究:回顾与前瞻[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东;国民政府江西第五次剿共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王云翠;日本陆军派阀与战略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宝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缉私研究(1931——1945)[D];苏州大学;2004年

4 李琴;走私·缉私·中外贸易[D];暨南大学;2005年

5 左世元;近代中国政派、政要之对日态度及策略研究(1915-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唯慧;日本侵华策略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梁芹;论战时日本的对美战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大为;日伪统治时期兴农合作社研究(1932-194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赫男;日本对齐齐哈尔地区的移民活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秦伟;日本战时统制体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彦宇;日本“南进政策”原因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董家强;1926—1937年蒋介石国家统一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8 于文萍;韩登举抗击日、俄侵略的斗争[D];延边大学;2007年

9 滕松梅;抗战前烟台市民构成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郑勇;蒋介石与福建事变[D];浙江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少艾;日本的北进南进策略与中国战场[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04期

2 喜富裕;论日本“北进”战略实施中的大国外交[J];甘肃高师学报;2002年04期

3 彭雷霆;谷秀青;;近代中国人日本观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4 余子道;中国抗战与日本的南进政策[J];江海学刊;1995年02期

5 高培;对张鼓峰和诺门坎事件的再认识[J];军事历史;1994年02期

6 李凡;诺门坎事件爆发原因及对日苏关系的影响[J];历史教学;2003年10期

7 黄光耀;中国抗战与日本南进政策的选择[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黄生秀;中国抗战与日本北进、南进政策[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3年03期

9 王春良;论日、苏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事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张捷;;张鼓峰事件是日本北进的试探吗?——兼论日本北进战略的畸变[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景全;;欧美对中日“结盟”的态度与策略[J];日本问题研究;2007年03期

2 徐静波;;亚洲主义思维与现今的东亚共同体建设——以中日关系为轴心[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杨现成;;日本“大陆政策”浅析[J];消费导刊;2008年11期

4 孟晓旭;;江户时代日本对中国人漂流事件之处理与中日关系[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宋时轮;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而作[J];世界历史;1985年08期

6 孙国军;试论《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J];鸡西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7 张碧波;日本民族与文化渊源考略[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04期

8 高世鹰;鸠山内阁时期中日、苏日关系比较研究[J];日本学论坛;2005年02期

9 孙建杭;抗日战争与二战期间国际战略格局的转变[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10 孙立祥;;日本右翼势力论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伟权;;中江丑吉的中日关系论[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103期)[C];2011年

2 杨东梁;;中日关系五十年——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3 王红生;;“民主”与“社会主义”——1935-1945年毛泽东思想与尼赫鲁主义形成比较研究[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变与常:关于社会转型方式的历史思考”历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4 吴恒槐;;中国军民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主力军[A];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C];2005年

5 郑全备;;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一年英国与日美争夺中国斗争[A];中国现代史论丛(下)[C];1983年

6 石源华;;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A];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7 石源华;;韩国独立运动研究百年中文论著评析[A];“韩国临时政府在中国(杭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戴东阳;;《日本国志·邻交志·泰西篇》与《日本外交始末》[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9 王俊彦;;论美国对审判日本战犯的功过及影响[A];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专刊[C];2005年

10 魏治勇;;李范Ym将军和崔庸健将军不同选择的历史分析[A];百年军校 将帅摇篮[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早报特约评论员 周庆安;直面南京大屠杀史实是弥合中日关系的起点[N];东方早报;2005年

2 王健 潘光;上海犹太人与抗日战争[N];社会科学报;2005年

3 林治波;伟大的责任[N];人民日报;2005年

4 记者 苏娅;被遮蔽的“国家记忆”[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5 陈海涛;我们为何纪念六十年前的胜利[N];平凉日报;2005年

6 记者 赵毅;胡锦涛讲话对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意义重大[N];人民日报;2005年

7 中国史学会 张海鹏;正视历史问题 构筑亚洲和平发展的新局面[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8 林子;抗日战争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9 侯孟沅 (Norman HO)美国乔治城大学法学院;书写一本“日军全亚暴行历史”的迫切需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李忠杰;建设一个和平发展、文明进步的世界[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唐彦林;东亚秩序变迁中的中国角色转换[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2 孙瑜;旧金山对日媾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向平;“吉田书简”与战后初期日本对华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韩许;“史迪威事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姝婕;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及特点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李雪明;析日本的“台湾情结”对中日关系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7年

5 张泓明;试析日本文化特性及其对当代中日关系的影响[D];山西大学;2007年

6 张英杰;靖国神社问题与中日关系的发展[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7 夏友照;冷战后日本右翼思潮与中日关系[D];延边大学;2004年

8 殷超;从亲密到决裂[D];山西大学;2012年

9 金美星;论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根源与实质[D];延边大学;2006年

10 刘春福;田中角荣政府对华政策成因探析[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90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490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1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