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一世的“宗教革新”与英国革命性质辨析——再论“英国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宗教因素”
[Abstract]:The main reason for the controversy over the nature of the 17 th century British revolution may be that people look at it mor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If we look at it from a different angle, that is, to bring it into the macro background of nation-state formation, people may jump out of this misunderstanding.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ritish revolu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nation-state through Charlie I's policy of "religious innovation", and then draw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the British revolution: on the one hand, the British revolution is not an iconic event that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bourgeois revolution, as many scholars have positioned, or, as some scholars have positioned, an accidental episode in 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modern England. We should rather believe that the British revolution is an important event to consolidate the British nation-state status, which is not only in line with the general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uropean nation-state, but also in line with the logic of the development of British history. On the other hand, the British revolution has both religious and constitutional attributes, which is determined by the formation of this specific historical condition by the nation-state.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英帝国的形成、发展及其在20世纪的解体”(项目批准号:11ASS001)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英国社会转型时期宗教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09YJA770027) 2012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英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宗教文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2 LSA0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561.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姜守明;;英国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宗教因素[J];世界历史;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炜;;海盗与1588年英西海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2 王兴业;英格兰民族的形成:冲突与融合[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3 李义中;;英国1829年“天主教解放法”论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4 郭爱民;;中世纪英国多元权力社会结构与间接民主起源[J];北方论丛;2007年04期
5 余永和;;中古英国废黜爱德华二世之辨析——兼评“1327年宪政革命”说[J];北方论丛;2008年03期
6 苏凯;;为洛克鸣不平——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理论之比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史彤彪;;西方对国王的两次大审判——英国查理一世案与法国路易十六案的比较[J];比较法研究;2011年02期
8 魏传立;;英国文化中的创新精神及其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2期
9 熊云甫;张杨莉;;《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艺术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王海桃;;浅论丘吉尔对二战英国胜利所起的作用[J];沧桑;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书藏;英国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生成探源[D];武汉大学;2010年
4 付夏婕;论英国土地法律制度变迁与经济转型[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龚文婧;英美地方自治制度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耿兆锐;约翰·密尔的印度观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王蓓;约瑟夫·张伯伦和他的时代[D];南京大学;2011年
8 于维君;经济法历史合理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邹琳;英国专利制度发展史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10 郭丰秋;审判查理一世与英国君权观的变化[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者丽琼;英国反家庭暴力法律的历史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飞;英国宪政成因的初步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黄河卫;西方人眼中完美的中国形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音;英国宪政建立的宗教原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涂如兰;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段艳;论休谟史学[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凝眉;危机与拯救:戴维·洛奇的小说主题[D];南昌大学;2010年
8 张加河;英法两国的海上争霸(1688-1815)[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田颖;英国“国家课程”政策研究(1976-1988)[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光强;从认知视角看正常化过程中的中英关系(1949-1972)[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笑风;;光荣革命:宽容挟革命与反动共进[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王继峰;;十字军东征原因刍探[J];黑河学刊;2011年06期
3 ;小学历史课教案(下册,二)[J];历史教学问题;1984年03期
4 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J];学习与探索;2005年06期
5 谢素科;黄虎;;近代早期葡萄牙东方战略要地选择的宗教因素——以澳门为载体的构建[J];文史博览(理论);2011年04期
6 张跃发;;从英国革命和尼德兰革命的不同点看世界近代史的开端[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7 马生祥;关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几点浅见(之三)——与齐世荣先生商榷[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王荣堂;英国屒产阶}革命的社会阶级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年03期
9 毕苑;;不朽的库克——读《弑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J];炎黄春秋;2009年09期
10 翁大倄;;以英国革命为例谈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些问题[J];历史教学问题;195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郭丰秋;;英国内战期间关于“君主双重身体”的讨论[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刘晓丹;;浅析犹太民族凝聚力的构成要素[A];2004年度全国世界民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旭东;;试论殖民地时期缅甸国内的两次印缅冲突[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杨俊明;巢立明;;奥古斯都时期古罗马的城市规划与建筑[A];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林达;站在英国革命的肩膀上[N];东方早报;2011年
2 资深钟表鉴赏家 时钟文化研究者 天籁钟行运营总监 黄纯青;欧洲的祖母[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3 江西省清江中学 周军;宗教因素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N];宜春日报;2011年
4 李新宽 张淑秋;英国近代创新社会的启示[N];吉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丰秋;审判查理一世与英国君权观的变化[D];武汉大学;2011年
2 刘涛;英格兰城市政治变迁研究(1485-1640年)[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国升;美国内战时期的南方浸信会[D];厦门大学;2009年
2 杨国慧;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习惯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陆锋;试析公元前六世纪雅典政治变革中的宗教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罗曙琼;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宗教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5 崔毅;克伦威尔的政治理念与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翠;浅析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中的宗教因素[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晓聪;《权利请愿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黄萌;论希腊宗教对希腊文学、艺术的影响和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桂国琪;北美殖民地早期新英格兰地区清教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刘晓茜;试析宗教与美国废奴运动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156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515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