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美国家庭多元化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21 13:05
【摘要】: 二十世纪下半期,美国的家庭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独居生活,未婚同居比率一直攀升,越来越多的家庭破裂和分离,越来越多的母亲外出工作,越来越多的孩子仅有母亲抚养。五十年代男主外、女主内的核心家庭模式正在衰败,而双职工家庭、单亲家庭、未婚同居家庭和混合家庭的数量却在不断上升,美国家庭的趋势是走向多样化。所有这些现象使得美国民众忧心忡忡。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婚姻和家庭问题开始成为美国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课题。家庭价值也曾一度成为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期间美国总统竞选活动的热门话题,这说明有关美国家庭多样化的学术讨论已经演变成一场政治辩论。 本文旨在描述二十世纪下半期以来美国家庭多元化的总体情况,重点描述核心家庭的变化,同时以保守派和自由派的视角分析其变化的成因,揭示家庭辩论的政策文化含义。 保守派认为:所有的变化象征着美国家庭日益衰落,极端个人主义是造成家庭危机的根源,要求改变目前家庭婚姻走向绝路的局面,靠政府部门的任何行政手段都是不可能的,法律制裁也阻挡不了人们对个人自由的强烈追求,他们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恢复以家庭为核心的价值观;而自由派认为:美国家庭演变是正常的,多样化是美国家庭适应五十年代以来经济结构转变的必然产物,符合二十世纪以来经济文化发展的长期趋势,认为五十年代核心家庭模式的普遍流行只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它的衰落并不代表家庭本身的消亡,政府部门尤其要加大对双职工家庭和弱势群体,如单亲家庭的支持力度以缓解相应的社会问题。 保守派和自由派对家庭多样化成因的阐释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面对家庭多元化的挑战,美国政府平衡各方主张,近期出台的若干家庭福利政策促使保守派和自由派双方就妇女参加工作和福利方式更新方面达成了有效妥协。 综合保守派和自由派对家庭多样化成因的阐释,本作者认为美国家庭日趋多样化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经济和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同五十年代扩张的制造业工业经济和以家庭为核心的传统家庭观孕育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核心家庭一样,六十年代以来盛行的自我追求满足价值观和服务行业的崛起营造了以多元化为特征的后工业家庭模式。当然,女权和民权等社会政治运动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论文篇幅所限,没有过多涉及讨论它们的影响。 在后工业时代,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不仅美国而且中国也面临着家庭婚姻不稳定的挑战。因此对当代美国家庭多元化成因的探究,一方面,有助我们了解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另一方面,也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家庭有所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C913.1;K712.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晓雪;;浅析中美亲子关系差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2 陈廖娜;;美国教育史概略[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3 丁礼明;;劳伦斯“血性意识”之反宗教话语内涵解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肖君华;不婚不育:一种后现代生育现象的伦理评析[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叶文振;论计划生育文化发展与家庭变革[J];东南学术;2002年04期

6 史莹娟;;美国英雄电影的文化透析[J];电影文学;2010年21期

7 王兰楠;;试论美国“家庭革命”的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J];法制与社会;2006年23期

8 高_g;;浅谈中国人“关系”与美国人文化价值观的差异[J];法制与社会;2009年25期

9 魏辛;;“黑面纱”下的扭曲人性——试析霍桑的《教长的黑面纱》[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冷玲玉;;《老人与海》中的硬汉形象——桑提亚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姚桂桂;美国重农主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丁礼明;劳伦斯现代主义小说中自我身份的危机与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郭晓川;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高黎平;传教士翻译与晚清文化社会现代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苏伶童;美国资本主义之文化属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6 于明;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王春侠;二战后美国女性就业变化的研究(二战后至80年代)[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莉娟;第一次美国妇女解放运动之起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健;文化战争—20世纪晚期美国社会文化领域的两极分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见玉婷;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定型及其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汤玉华;论伯纳德·马拉默德小说《伙计》中的文化融合[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丹丹;农村青年群体婚姻观念变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孙晓梅;走不出的困境[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熊伟;辛克莱·刘易斯笔下的新女性形象[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玉茹;《猫的摇篮》:后现代人类生态环境反思[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付云;中美城市现代婚姻家庭中的夫妻关系[D];郑州大学;2000年

10 郑宏伟;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理论透视[D];黑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171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5171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a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