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学者关于奥罗奇人历史文化的研究进程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
【分类号】:K5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晨岚;;谢·尤·维特伯爵与西伯利亚大铁路[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范丽萍;;冷战初期美国建立西太平洋集体防务体系原因探析[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倪昕;;19世纪中后期俄国远东扩张的制约因素分析[J];西伯利亚研究;2008年06期
4 费肖俊;“马特霍恩”行动:轰炸日本[J];世界博览;2004年03期
5 董铁军;;俄美公司:19世纪40~60年代俄国在远东殖民活动的“外套”[J];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朱大伟;;一战后英国的战略考量与英日同盟的废止[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陈波;;冷战时期美国在远东地区的核部署初探[J];历史教学问题;2010年03期
8 范丽萍;;对1951~1954年西太平洋集体防务体系演变过程的历史考察[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张建华;;旅俄华工与十月革命前后中国形象的转变[J];学习与探索;2009年01期
10 霍金萍;;十月革命前沙俄向黑龙江流域移民政策浅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仇华飞;朱振娟;;论诺克斯计划的得失[A];近代中国(第九辑)[C];1999年
2 薛衔天;;试论“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内容变化问题[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3 杨共乐;;Seres国为“丝国”说质疑[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中)[C];2006年
4 董天峰;吴立辉;;对麦克阿瑟被解职原因的探析[A];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华东师范大学日语系 高宁;近代中国东北的历史与文化[N];社会科学报;2004年
2 宗和;前苏联时期的东进战略[N];西部时报;2006年
3 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周报 本报特约编译 李有观;美国投原子弹是为阻止苏联进攻土耳其[N];世界报;2009年
4 新华社记者 呼涛;二战来华犹太人几乎全都幸存下来[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5 李淑华 刘阳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院;苏俄书刊检查对早期哈尔滨犹太出版物的影响[N];远东经贸导报;2010年
6 徐元宫;日本战俘为战后苏联经济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下)[N];学习时报;2011年
7 杨俊东 天津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战争、制约与合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卜君哲;近代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华侨华人社会研究(1860—1931年)[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马科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加速远东开发问题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
3 刘守峰;中美小麦、棉麦借款[D];外交学院;2006年
4 戴晨丽;从均势到战争[D];吉林大学;2008年
5 明胜;俄国远东的中国移民(1860-1917年)[D];吉林大学;2007年
6 朱海燕;日英同盟在日本侵华史上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4年
7 陈巧;日英同盟与日本的对外扩张[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会合;一战前后美日在远东的争夺与中国的国际地位[D];山西大学;2008年
9 周万鹏;试论战时日本对犹太人的政策[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10 曹光天;沙俄时代西伯利亚移民的动因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33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533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