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波兰问题”
发布时间:2019-09-28 01:43
【摘要】: 贯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波兰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它包括领土、政 府、民族、武装力量以及波兰内部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相互关系等各个方面。“波 兰问题”的核心是波兰在驱除法西斯占领者后如何复国。也就是说,反法西斯战 争的胜利,是“波兰问题”解决的大前提。同时,无论是从战争的角度还是从“波 兰问题”重要性的角度说,没有其他国际力量的参与,“波兰问题”就难以解决。 苏联在解决“波兰问题”上处于特殊地位。苏联是“波兰问题”的始作俑者, 是反法西斯大国从波兰获得实际领土利益的唯一国家。领土上的接壤,使苏联更 便捷、更容易对波兰事态的发展施加更直接的影响。它逐渐确立起自己在解决“波 兰问题”上第一主角的地位。 在解决“波兰问题”过程中,苏联的框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波兰问题的 解决过程,就是苏联框架与盟国对波兰问题的观点、主张不断磨合的过程,,也是 这个框架基本落实的过程。本文所说的苏联解决“波兰问题”的基本框架,并不 是一份现成的文件。它是对苏联在这一问题上的几项基本原则性主张及计划的综 合概括。这些主张包括:波兰的武装力量应与苏联红军一起投入苏德战场的军事 斗争;已由苏联法律认定的苏波边界即大体上的“寇松线”应予以承认和保证; 波兰战后的西部疆域应包括历史上属于波兰、后为德国占有的土地,即波兰的西 部国界沿奥得河—西尼斯河划分;波兰必须要有一个对苏联友好的政府,苏波两 国应为防止德国的再次侵略结成联盟。这些主张之间彼此关连,相互支撑,构成 一个整体。而反德即反法西斯性和自卫性,是这个框架最突出的特点。 苏联解决“波兰问题”的基本框架,从酝酿、定型到落实,大体上经历了从 大战爆发到苏德战争前、苏德战争爆发到苏联与波兰流亡政府断交、波兰民族解 放委员会时期和从波兰临时政府到波兰民族统一临时政府四个阶段。在第一阶 段,它借希特勒德国发动侵波战争之机,用武力强行解决了归并西乌克兰和西白 俄罗斯地区、确立新的苏联西部国境线问题。但这并没有赢得国际社会的普遍承 认。第二阶段,苏联与波兰流亡政府关系改善,并缔结军事协定,使“波兰问题” 有可能用另一种方式解决。但由于在苏联境内组建的第一支波兰军队,未与德军 作战就撤离了苏联,苏波关系又渐趋紧张。随着苏德战场战略转折的完成,苏联 在战争中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巩固提高。它在解决“波兰问题”上的行动也逐渐坚 定和主动.苏联借“卡廷事件”中断了与波兰流亡政府的外交关系;与此同时, 大力支持在苏联成立的波兰爱国者联盟,并迅速组建起第二支波兰军队;莫斯科 外长会议上,苏联对改组流亡政府的态度坚定;在德黑兰会议上,苏联解诀“波 兰问题”的基本框架己经形成。而 1944年上半年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对这一框 架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也是为它的全面落实作准备。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的成 立标志着全面落实苏联框架的开始。苏联一方面与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签订一系 列协议,从法律上为落实这一框架铺平了道路;一方面利用红军在波兰领土上的 军事存在,帮助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行使政权职能,为落实框架确立了依靠和协 助力量。同时,苏联在盟国间积极工作,以尽可能减少落实过程中的阻力。雅尔 塔会议就坡兰问题达成的协议,使苏联框架的落实进一步得到盟国的承认。苏联 框架中的最后一个问题——即波兰西部疆界的落实,也在战胜德国之后成熟了。 “波兰问题”的解决进程也基本上是按大国政治家们的安排发展的。也正是 由于这些特点,“波兰问题”的解诀包含了大国强权政治的成分,不能不在“波 兰问题”的某些方面留下了邀憾。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K152
本文编号:2543025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K152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范全诗;苏联与波兰流亡政府关系探析(1939-1945)[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2 王学礼;在苏战俘的医疗和供给状况研究(1939—1956)[D];吉林大学;2008年
3 李群;对二战时期波兰流亡政府的历史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43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54302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