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二战以来日本安全观的形成和演变

发布时间:2019-10-15 07:06
【摘要】:安全研究历来是国际政治的核心问题,而安全观研究更是安全研究的基础与前提。不同国家的安全观会决定这些不同的政策选择,进而影响周边国家与地区,甚至是世界的安全与稳定。要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不仅要关注有关国家的政策选择,更要深入研究他们的国家安全观,并积极施以影响,努力防患于未然,在庙算之中避免矛盾的累积和冲突的形成。 日本是影响力最大的东亚国家之一,要关注东亚的安全问题,了解和把握东亚的风云变幻,以及地区安全形势,深化国际政治理论的研究,就必须深入研究日本的安全观,特别是他们的传统与非传统安全观。传统的安全观主要关注一国利益。如战前和战中的日本,一直在宣传和推行对外野蛮侵略的军国主义,侵略和扩张是他们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后初期,在美国外力作用下,日本制定了和平宪法,宣布永远放弃战争(和平宪法甚至被有些学者溢美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和平、最进步的宪法),安全观似乎转向了和平主导。70年代,日本提出了综合安全观,较早地关注非传统安全理论,并在外交领域有所尝试,如:着力经济外交、提倡文化交流与合作。80年代日本在实现经济大国的目标后,形成公开鼓吹加强军备建设、成为政治大国的新保守主义安全观。冷战后,日本一面突破和平宪法,重整强化军备,新保守主义安全观大行其道。另一面却在外交场合大肆鼓吹人类安全、综合安全等理念,令人眼花缭乱。回顾二战前后的历史,不难看出日本安全观发生的最为深刻巨大的演变,浓缩了几乎最多最为典型的各类安全观。所以研究日本安全观,对于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有关安全观的理论充实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研究意义。 为什么军国主义安全观会主导二战前的日本社会,二战后日本安全观的转变是如何实现的?二战后初期日本的安全观是怎样的?以后又是如何演变的,如何认识以综合安全观与人类安全观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观在日本安全观中的地位和影响,此类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系统完整的解答。笔者对之有浓厚的兴趣,打算尽己所能,采取历史分析和结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问题做出描绘和解答,期望能对安全观领域的研究有所贡献。 本论文拟以日本安全观重大改变为标志,纵向阐释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安全观形成。把二战后日本安全观的形成和演变划分为二战后初期至60年代、70至80年代、冷战后三个历史时期。本论文按历史阶段划分章节,阐述各时期日本安全观的形成、发展与演变。梳理日本安全观的发展脉络,分析其形成的历史传统,影响它的主客观因素,以及每个历史时期安全观的主要内容,主要特点等。描述二战以来日本的安全观演变的主要线索,由战前军国主义安全观主导到战后保守主流安全观的形成、发展,以及80年代新保守主义安全观的起步,与90年代以后新保守主义安全观的发展。2007年,民主党大选获胜后,日本国内以及国际社会都高度关注,日本国家安全观的重大调整的可能,安全观的制度化突破的可能。虽然在鸠山首相时期,日本强调对华关系、亚洲立场、重提东亚共同体等引人注目,但是,随着鸠山的离任,对日本安全观可能发生重大调整的预言随之平息。日本的新保守主义安全观,及其制度化的延续的方向并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这也是冷战后日本政治总体保守化的特点所决定的。执政党的更替,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日本安全观发展的方向,以及安全观制度化的趋势。 本论文的横向研究采用哥本哈根学派对安全研究的内在逻辑,分析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安全观的形成机制,确立本文安全观的基本概念,并据以推论安全观的构成要素,构建各章节中安全研究的具体内容。首先说明有关安全的主要变量,如对安全的威胁、安全的主体、安全的目标、实现安全的手段等。进而细分这些变量的构成,如安全行为的主体:政府、首相党派、民众等,以及他们不同安全主张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也就是不同主张碰撞与较量,这就是国家安全观的形成和构建过程,也是“安全化”的过程。它们表现并凝固在安全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上。日本政府有关安全文件、方针、政策是安全观制度化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正是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梳理分析,形成本文的基本逻辑和主要论断。 笔者认为:二战后日本的安全观是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它既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二战前军国主义安全观的延续,也不是很多日本学者赞美的最进步的安全观,二战后至60年代日本保守主流安全观形成并占据了主导地位,保守主流安全观是:二战后经和平宪法的颁布和旧金山媾和以及日美安保条约的签订等重大的历史事件,以长期执政的吉田茂为首日本政府在美国的压力、各政党以及民主党内不同派别不同的安全主张的纷争之中,逐渐“以日美安保体制为基轴,先经济后军备,承认和平宪法,当宪法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从解释宪法的角度出发,达到目的,而不进行修改宪法的努力。70年代日本保守主流安全观调整,发展为综合安全观,使日本成为较早关注非传统安全的国家,它强调获取安全的手段在军事之外还包括经济手段、文化手段等,并且在综合安全观的指导下日本在经济外交方面进行了比较大的努力,为受援国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文化交流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综合安全观具有积极和进步的意义。但是80年代以后综合安全观的发展受阻,新保守主义安全观开始兴起,90年代以后进一步发展,新保守主义安全观的主要内容是:主张日本要成为普通国家,力图与美国建立对等的合作关系。在政治、军事上成为美国的“责任分担者”,公开提出修改宪法并大力发展军事力量。虽然日本在冷战后提出了人类安全观,但它更大的意义是一种政策用语,不能代表日本的安全观的真正内涵和发展方向。民主党执政后,虽然一度产生对新保守主义安全观可能调整的预期,事实上日本各党派在发展军事,实现政治大国目标方面日益趋同,政坛的变动或许会引发安全政策的些许调整,新保守主义的安全观难以发生根本的改变。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313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永彪;中国国家安全观研究(1949-2011)[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49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549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c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