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赫鲁晓夫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动机与决策——写在古巴导弹危机爆发50周年之际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分类号】:K5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盛发;赫鲁晓夫与1958~1961年柏林危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慧君;国内对1954年日内瓦会议恢复印支和平问题的研究[J];东南亚纵横;2003年08期
2 戴超武;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1954—1962)(连载二)[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05期
3 刘家钦;毛泽东在1958年发动“大跃进”的国际因素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2期
4 郝宇青;合法性:苏联剧变的一种解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吴恩远;;再谈俄罗斯反思苏联历史、重评斯大林思潮[J];世界历史;2006年02期
6 孙泽学,唐年新;中苏同盟破裂根源探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高放;苏联共产党的党内民主怎样被破坏殆尽[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徐晓霞;李福坤;;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形成条件和渊源[J];理论月刊;2006年02期
9 沈志华;一九五六年十月危机:中国的角色和影响——“波匈事件与中国”研究之一[J];历史研究;2005年02期
10 李华;赫鲁晓夫与1956年匈牙利事件[J];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郝宇青;倪稼民;;对苏共执政合法性资源再生产问题的反思[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今社会主义实践”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新力;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孟迎辉;政治信仰与苏联剧变[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李明斌;中苏大论战评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许加梅;美国对东欧政策研究(1955—1968)[D];复旦大学;2004年
5 王伟;美国对古巴遏制政策的起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鲁军;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执政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游战洪;科学家与国际政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06年
8 张屹峰;肯尼迪政府的“中国观”与对华政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新;后冷战时代中美俄三边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侯锐;美国战略核导弹历史与冷战进程研究(1945-1968)[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纪梅;从同盟到分裂[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任俊伟;苏共领袖非理性更替的考察与反思[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武崇申;美国与猪湾事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晓刚;苏联共产党理论建设的失误及启示探析[D];河北大学;2004年
5 宋晓东;50年代后期—70年代初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与越南抗美救国战争[D];郑州大学;2004年
6 袁玉虎;从中苏关系的演变看“大跃进”的动因(1958~1960)[D];外交学院;2005年
7 李鹏;中苏同盟破裂原因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梁中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苏联犹太移民问题的历史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郎得明;虚幻的一致与真实的龃龉[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陈士;挑战者亦或应战者[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昌政;;赫鲁晓夫曾在美遭遇“色情”袭击[J];晚报文萃;2011年19期
2 陈为人;;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J];雨花;2011年09期
3 马龙闪;;谁是苏联提出反对个人崇拜的第一人——兼及苏共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评价问题[J];探索与争鸣;2011年08期
4 余一中;;苏联长期盛行将异政见人士送进精神病院[J];科学大观园;2011年13期
5 余一中;;苏联时代的“被精神病”恐怖[J];学习博览;2011年07期
6 马长虹;;从解密档案看中苏关系[J];文史博览;2011年01期
7 杜辉;;浅析1945—1947年苏联对意大利的战后安排问题[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8 郭强;;苏联意识形态建设教训探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9 张予;;浅析苏联对中国北伐战争态度转变之原因[J];党史文苑;2011年12期
10 佚名;;前克格勃官员萨利尼科夫追忆 苏共领导人鲜为人知“琐碎事”[J];报刊荟萃;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邢如萍;;“李森科”事件的再思考[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2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沈志华;;蜜月的隐忧:毛泽东、赫鲁晓夫与1957年莫斯科会议[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4 刘存宽;;雅尔塔协定与1945年中苏条约[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5 朱胜良;;苏共在社会发展阶段上的演变及启示[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深化企业改革[C];1987年
6 任训平;;略论美国侵朝战争的图谋及其失败[A];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论文集[C];2003年
7 张泽森;;根本原因在于无视时代发展的要求——改革开放[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汪小平;;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1950~1955)[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9 华强;张晓燕;;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与东亚和平[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思源;;中苏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和教训[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小文;曾经苏联的集体回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2 戴庆华;索尔仁尼琴与赫鲁晓夫[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孙叔林;有关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几个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亚历山大·加修克 (俄) 本报特约编译 李有观;赫鲁晓夫“皮鞋敲讲台”真相[N];世界报;2009年
5 左凤荣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赫鲁晓夫研究及评价之新进展[N];北京日报;2010年
6 谢尔盖·赫鲁晓夫 本报特约编译 李有观;赫鲁晓夫被解职的内幕[N];世界报;2010年
7 李卫红 徐元宫;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并非赫鲁晓夫个人之作[N];学习时报;2010年
8 欧阳艾狄;苏联易帜的历史教训[N];四川政协报;2001年
9 刘畅;入侵苏联:德国媒体的惊天骗局[N];中华新闻报;2005年
10 ;赫鲁晓娃谈俄罗斯重评斯大林等问题[N];北京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海云;赫鲁晓夫时期文化“解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吴伟;苏联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波兰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3 冯佩成;苏联干部制度的形成、发展与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郭金月;美国苏联学的兴衰[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琼;苏联、阿富汗、美国:1979—1989年三国四方在阿富汗地区的一场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郭永胜;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纪胜利;美国对芬兰政策研究(1945-1960)[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雷丽平;斯大林与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宗教政策与政教关系[D];吉林大学;2006年
9 刘英;1945—1948年苏联在北朝鲜的政策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吕瑞林;苏联重新斯大林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妍;经互会改革的原因及结果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鹏程;1947—1957年苏联对以色列政策的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丽;阿富汗和苏联的两国关系(1953—1979年)[D];西北大学;2004年
4 公擎;苏联与朝鲜战争[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5 郭新昌;战争与决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宋萍;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德关系的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桂峰;苏南冲突与南斯拉夫不结盟之路[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8 毕立群;恩怨三十年[D];西北大学;2005年
9 徐亮;乔治·凯南及其遏制思想[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10 刘长影;约翰逊政府对埃及的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509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550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