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一战后中韩民族主义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18 17:08
【摘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与韩国不但共同经历着由西方文化的侵蚀而发生的被动的现代化过程,而且共同面临由外势侵略而导致的民族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东方民族主义的兴起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推动,由西方殖民主义的全球性扩张造成的19世纪末的世界殖民主义体系开始瓦解。随后的民族解放运动正是亚、非、拉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在民族主义旗帜下,为追求‘民族自决’而进行的一场‘民族自我觉醒’的运动,中国和韩国也不例外,两国都在寻找救国、富强的途中发生了许多民族主义运动,如在中国的五四运动、非基督教运动、收回教育权运动及抵制日货运动,在韩国的三 运动、反基督教运动、新教育普及运动及物产奖励运动等,并在此基础上且形成了以民族主义为根底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可以说两国“救亡”精神和民族主义促使了两国新文化运动。 民族主义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中国和韩国民族主义的发展过程就是两国现代化的过程,因为在当时一个国家要争取或维持民族独立并有所发展就必须融入现代化的大潮。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上,民族以一些外部刺激为契机,通过凝聚国民所依存的文化传统,民族意识大涨,从而在与外国势力的交往中,中韩两国人民各自自己的‘民族共同体’开始觉醒。 由于中韩两国的国际环境相同,社会背景相同,奋斗目标一致,因此两国的民族主义思想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两国的社会性质有所不同,韩国虽没有完全摆脱封建制度的影响,但从政治上来说己于1910年完全沦为殖民地社会;而中国虽然在1911年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封建帝制,但仍属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两国遭受的帝国主义侵略的模式和两个国家对外势的反应模式不同,两国面临的危机和对此采取的对策也不同。因此,在中韩两国民族主义运动上自然产生了不同的特征。两者之间既有共同的特点,又有差异性,构成了研究比较的基础。 本论文将民族主义大致地分为政治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本文将以历史比较法分析一战之后的中韩两国民族主义在政治、文化、经济方面的表现及中韩两国民族主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分析两国民族主义的特征。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解释民族主义的一般理论,介绍国内外学者关于民族主义的定义和理解。 第二部分;分析一战之前中韩两国的民族主义思想的来源及演变。 第三部分;以1919年发生的中国五四运动和韩国三一运来比较两国的民族自决思想。 第四部分;以对基督教和教育两方面的态度分析来比较两国的文化民族主义。 第五部分;以1923年发生的抵制日货运动和物产奖励运动来比较两国的经济民族主义。 第六部分;通过价值取向和性格分析来比较1920年代中韩两国的民族主义的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1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翔;张杰;;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国民外交——以“二十一条”时期的反日国民外交运动为例[J];理论界;2011年08期

2 郑丽丽;;狮吼声中的卢梭魂——清末革命派小说评析[J];名作欣赏;2011年20期

3 兰孝峰;;辛亥革命之排满思潮的历史学研究[J];才智;2011年20期

4 王学振;杨清芝;;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民族主义关联[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齐顺利;;文化统战视角下的泛突厥主义悖论分析[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肖刚;刘武中;;民国时期“战国策派”外交思想[J];国际论坛;2011年04期

7 徐凤林;;民族情感与道德义务——俄国学者20世纪初民族主义争论中的哲学问题[J];俄罗斯研究;2011年04期

8 张万杰;;从民族主义的视角看九一八事变的起因[J];理论学刊;2011年08期

9 龚志伟;;国耻叙事与近代中国的民族构建——《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叙述民族历史》评介[J];史林;2011年03期

10 本刊编辑部;徐梅;梁辰;;“环球”凉热 风暴眼中的胡锡进与“环球”舆论场[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润斌;;民族主义演进与奥林匹克发展[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韩琦;;论克里奥尔民族主义的形成及其局限性[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17届年会暨“纪念拉美独立2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3 包胜利;;2006-2009年国内“世界民族研究”综述[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万鄂湘;;民族主义与国家主权——重读孙中山先生有关“民族主义”的论断新悟[A];孙中山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纪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专辑[C];1999年

5 李广良;;民族、民族主义与开放主义[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方田;;从圆明园兽首拍卖报道看主流媒体的民族主义话语建构[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林家有;;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族主义宣传及其对辛亥革命的影响[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1981年

8 潘亚玲;;中国人对美国的网络民族主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9 郑汕;;印度民族主义的特征及世界性影响[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张正明;张乃华;;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宫希魁;国货意识不是民族主义[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2 李公明;民族的建构:亚洲民族内部的因素与主线[N];东方早报;2009年

3 特约评论员 郭凯;民族主义需要理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4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韩方明;让民族主义成为民族创新的动力[N];南方日报;2009年

5 王希恩;“民族主义”的主要类别及内容(上)[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 许琳;美国外交政策的民族主义基因[N];中国民族报;2009年

7 于福坚;多种力量助推民族主义产生[N];中国民族报;2009年

8 于福坚;民族主义与现代国家的构建同步[N];中国民族报;2009年

9 于福坚;全新的观念催生了民族主义[N];中国民族报;2009年

10 于福坚;纷繁复杂的民族主义类型[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基龙;一战后中韩民族主义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三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及当代意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卜建华;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功能与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赵立新;当代东亚民族主义与国家间关系[D];延边大学;2012年

5 夏光辉;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6 张淑娟;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7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8 宋荣超;20世纪初政论报刊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初期建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胡涤非;近代中国政治变迁中的民族主义[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杨新宇;基于民族主义视阈的车臣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珉;复兴,,还是衰亡?[D];外交学院;2002年

2 党军;论冷战后的民族主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金鑫;当代民族主义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刘玉华;论民族主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胡运哲;石原慎太郎与冷战后日本的民族主义[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勇兵;论民族主义起源的社会心理机制[D];苏州大学;2003年

7 孙慧;民族主义与近代德国的统一[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钊;民族主义的传统化表象与现代化实质[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祁云蛟;合谋与冲突[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戴勇;民族主义与新加坡现代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626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5626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d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