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苏联对德国的改造政策研究(1945-1949)

发布时间:2019-11-24 08:38
【摘要】:德国在20世纪上半叶先后两次发动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空前惨重的灾难。如何根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消除其侵略性,使其不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成为国际社会探索的重大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美英三国首脑就采取新方式解决这一问题达成了共识,即对德国的政治、经济和国民思想进行全面改造,并形成了指导这种改造的所谓“四化”原则,即“非纳粹化”、“非军事化”、“非集中化”和“民主化”。战后,在苏美英法四国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并对其进行改造过程中,现实利益冲突与价值观念对立相互交织,致使苏联与美英法之间关系恶化并爆发冷战,而冷战又促使各占领方调整对德改造政策,这些因素复杂互动导致德国分裂并各自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从而对德国、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进程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利用俄罗斯近年解密的大量原始档案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试图厘清苏联对德国改造政策形成、实施与调整的轨迹及其与冷战的互动关系,探究苏联对德国进行改造所追求的目标、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模式,考察这种改造对德国及国际关系发展进程产生的影响。由于国际关系史上,一国或多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后,以维护世界和平和自身安全的名义,对战败国进行改造,这种事例并不鲜见,在当今国际社会中,人类仍在进行着这样的实践,揭示苏联对德国改造政策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影响,也可为各国决策者提供历史参照。 本文在综合运用史学、国际政治学和社会学相关理论基础上,通过对俄罗斯解密档案进行细致的梳理分析,最终试图说明以下问题:(1)维护本国及欧洲国家安全是苏联对德国进行改造所追求的核心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除了传统的割地、赔偿、驻军监管外,还采取了以本国的价值理念对德国国家制度和国民思想进行改造这一新型手段。但因目标与手段难以相互兼容,改造产生了多重后果;(2)苏联对德国改造目标的设定及手段的选择与冷战的爆发互为因果,相互激荡,是导致德国分裂并走上不同发展之路的根源;(3)苏联对德国的改造,对于推动德国走上和平发展之路功不可没,同时也使东部德国走上了畸形化发展之路。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1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德热·兹贝赫 ,李鹤龄;表妹艾吉特[J];译林;1989年03期

2 游殿书;;德国七色光(五)[J];世界知识;1993年16期

3 苏惠民;以史为镜,免蹈覆辙——德国对二次大战的反思[J];国际问题研究;1995年03期

4 林希;中国不再遥远[J];神州学人;1996年10期

5 王薇;在德国的日子[J];旅游;2000年08期

6 佳楠;;留德日记[J];侨园;2001年01期

7 吴佳玫;;在德国,感受生活的改变[J];少年文摘;2002年12期

8 ;牲畜林[J];语文建设;2003年12期

9 张人礼;_彻嗽谌誻縻 钪惺侨绾渭忧啃稳荽噬鄌实 [J];德语学习;2004年05期

10 朱雨晨;历史学家瓦格纳 不能用贴标签的方法去研究历史[J];中国新闻周刊;2005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文红;;浴火重生:德国左翼党的前世与今生[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云鹏;;德国双元制教育及对林业职业教育的启示[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吕梅励;梁伟波;苟航;周斌;廖淼;张林;;中国汉族、泰国人群和德国人群中D8S1486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学调查[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张龙禄;;德国人工视网膜研究进展[A];2005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谢元;;德国糖果工业一瞥[A];庆祝北京食品学会成立十五周年论文集[C];1994年

6 贾应逸;;“德国吐鲁番探险队”窃取库木吐喇石窟壁画的位置核对[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7 徐永春;朱银华;苟航;廖淼;梁伟波;张林;;中国汉族、蒙古族、泰国和德国人群中D5S2848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张冰隅;;把握新机遇 更上一层楼 关于上海餐饮业实现“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的几点思考[A];上海食文化论文集萃(1996年—2006年)[C];2006年

9 张生;;南京大屠杀的“德国视角”——以德国外交档案为中心[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10 汪敬虞;;三峡第一艘轮船沉没的历史启示[A];近代中国(第九辑)[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郇公弟;德国人为何对股市不“发烧”[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张哲 实习生 张丹彤;啤酒馆里的新派中餐[N];南方周末;2010年

3 郇公弟;德国:食品价格猛涨,工人叫苦农民受益[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郇公弟;“海外炒房团”败走德国[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5 福尔;德国电子书为何火不起来?[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6 马克·兰德勒 李海 编译;德国遭遇人才外流[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本报特派记者 马征 梁韶辉;日耳曼战车率先挺进八强[N];河北日报;2006年

8 王晓强;德国人均负债1.8万欧元[N];中国社会报;2007年

9 王剑;德国人爱买中国五金建材[N];中国贸易报;2006年

10 李松梧 王伟霞;德国人的涉水活动很务实[N];中国水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艳;苏联对德国的改造政策研究(1945-1949)[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文沛;二战后德国赔偿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鞠维伟;英国二战期间及战后初期处置德国的政策研究(1943-1949)[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忠文;对针灸调整德国人心身状态的初步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5 綦甲福;人际距离的跨文化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罗永明;德国对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兵工事业的影响(1928-1938)[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陈雳;德租时期青岛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李宝鸿;通往自省的道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李益;马丁·瓦尔泽小说《迸涌的流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周云红;美国、德国和瑞典的社会政策建设及启示[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倩;四国占领期间的德国妇女(1945-1949)[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畅;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德国人形象探微[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徐之凯;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始末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葛德水;当代白俄罗斯与德国关系研究[D];外交学院;2010年

5 王晓岭;桀骜难驯的权力—德国立宪艰难之因[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惠玲;德国KR公司新市场拓展的营销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红琼;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8 邵继娜;德国穆斯林移民族群及其社会融合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陈雷;新德国的外交形象[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陈声s

本文编号:2565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565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8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