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试论彼得卢屠杀发生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0-01-19 08:10
【摘要】:在追寻"中国梦",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科学把握西方主要国家的发展状况,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是每一个历史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历史学博士研究生是我国史学发展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本刊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对优秀博士生论文的选择和刊用,这组由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于文杰老师组织的博士生文章,敢于打破既定的历史叙述,从不同侧面对西方主要国家文化发展模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刘畅认为英国的政治思想家对于英帝国的维持和发展有自己的设想,哲学家伯克对首任印度大总督黑斯廷斯进行的弹劾与之前数年伯克推动几次印度法案时的发言,给了研究者一个充分的样本来考察伯克对于英属印度的反思。梁远以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城市为例,对近代英国工业城市兴起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欧洲大陆文明与英国本土工业文明的交融历程。管洪亮从光荣革命及其历史修辞性书写的源头起步,通过考察具体的战事和细节,重新审视了这场对英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毛杰对彼得卢事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他认为彼得卢事件发生的原因在于曼彻斯特当地治安官的预谋以及托利党政府的默许,在于曼彻斯特和索尔福德义勇骑兵队对工人阶级的仇恨,该事件对英国的政治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组文章对英国近代文明中的不同侧面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创新性,有利于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熠慧;;从“失语”到“用脚投票”——农民工阶级认同的建构[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9年04期

2 刘泳斯;张雪松;;从基督教国家到共产主义——恩格斯《英国状况》解读[J];党政干部学刊;2012年04期

3 张亮;;E·P·汤普森的平民文化与工人阶级文化研究[J];东岳论丛;2009年01期

4 朱旭斌;;阶级形成研究的三个面向:客观存在、主体建构和话语建构[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5 张广智;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遗产传承中的几个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赵传珍;刘同舫;;英国新左派思想家对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拓展[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王立端,陈永正;E·P·汤普森阶级意识理论评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李文川;鲁银梭;;基于农民工流动的浙江产业工人素质提升战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年03期

9 赵国新;新左派[J];外国文学;2004年03期

10 赵国新;文化研究[J];外国文学;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师文兵;;汤普森社会批判理论中的经验范畴分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罗岗;;想象城市的方式[A];“双三角论坛:国际大都市群理论与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建洲;;工人阶级意识:从马克思到汤普森的理论探索[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4 华正新;;“结构力量”与身份认同:私营企业中的技术工人群体——一种农民工研究视角的转变[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5 严霄云;;新产业工人阶层视角下的杭州农民工研究[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4 褚艳红;变动中的女性研究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晓非;工厂家园[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董明;新兴商人群体形成与社会的转型[D];上海大学;2011年

7 汪仕凯;工人政治的逻辑及其变革: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杜建明;论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聪;现代政治哲学视域下的浪漫派、黑格尔与马克思[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春平;社会的空间想象[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石敬翔;工业民主析论[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霞;现实的表达 理论的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4 郭婷婷;论盛极而衰时期的英国劳资关系(1880-1900)[D];南京大学;2011年

5 黄佩佩;潘恩思想对18世纪末英国工人运动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林雪霏;农民工阶级形成与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江玲;英国近代幼儿学校运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吕程平;技术、异化与被掩盖的剥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一s,

本文编号:25710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571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3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