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韩国援助政策研究1948—1968年
发布时间:2020-01-31 02:18
【摘要】: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朝鲜半岛政策的长期目标一直是谋求在该地区建立一个独立、统一和政治上亲西方的政权,以最大限度维护自己的东亚安全利益。为达到目的,自军事占领时期起,美国政府便开始利用包括提供援助在内的诸多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手段,稳定南朝鲜局势,影响朝鲜半岛事务。韩国正式建国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其提供援助突出地成为美国对韩政策、朝鲜半岛政策、乃至整个东亚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凭借援助手段,美国对韩国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其按照自己的战略构想不断发生变化,最终成功地把韩国打造成在东北亚与苏共阵营对抗的一座“自由堡垒”和保卫美国东亚重要盟友日本安全的“防波堤”;此外,借助援助手段维持韩国的独立与生存,促进韩国经济的恢复、重建乃至繁荣,美国不但为亚洲其它非共产党国家树立起一个通过接受大量美援实现发展的国家典范,也向自由世界的所有盟友或其正竭力争取的潜在盟友表明,它会坚定不移地履行自己作出的承诺,从而有效地巩固并加强了自由世界阵营在与苏联集团对抗过程中的团结与合作。由此可见,战后美国对韩援助作为美国总体外援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具体个案,不仅直接推动、影响了美韩关系的发展变化,也是美国利用援助手段为其外交政策目标和全球战略利益服务的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毫无疑问,研究战后美国援韩政策,对于我们认识美国对外援助总体政策的发展变化、认识美国如何利用对外援助手段为其东亚乃至全球战略服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对外援助作为外交政策工具的角度,以美国在战后二十多年间对韩国提供的官方援助为研究对象,以史料考证与分析为基本研究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阐述这段时期美国援韩政策由不规范到规范、由救济到复兴、由“战略援助”向“开发援助”转轨的总体发展趋势,结合不同时期美国全球政策、东亚政策和朝鲜半岛政策的发展变化,分析影响美国援韩政策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考察这些变化对于美国全球、东亚政策的反作用和影响,,进而从美苏全球冷战高度认识美国援韩政策制订过程中主要的国家利益取向,剖析隐藏在援韩政策背后的种种真实动机。 概言之,军政府时期,美国对南朝鲜的援助只具有临时性、权宜性特点,韩国正式成立后才逐渐步入政策性轨道。总体看,朝鲜战争爆发之前,美国对韩国援助政策以经济援助为主,军事援助为辅;朝鲜战争爆发之后,军事援助比例上升、经济援助退居次席;直至60年代之前,美国对韩援助体现出鲜明的“战略援助”色彩。肯尼迪总统上台之后,随着“罗斯托主义”出台,“开发援助”逐渐成为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主流,以往无偿、赠与性援助逐渐被有偿、长期性开发贷款取代,美国对韩援助政策亦出现相应调整。至约翰逊政府时期,美国对韩援助政策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的调整。 本文主体部分共分为5章: 作为必要的政策铺垫,第一章简要论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总体发展情况,以及战后初期的国际形势和杜鲁门政府的东亚政策。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后文阐述的美国对韩援助政策正是该政策的一个子系统。以美国对外援助政策 发展的主脉作为考察的基本尺度,可以验证对韩援助对于美国总体援外政策的实践和超 越。 第二章论述美国对韩援助政策发展的第一阶段:朝鲜战争爆发之前(1948一1950) 的对韩援助。军政府时期,美国在南朝鲜采取了各种临时性救济性活动;韩国正式成立 后,美国对韩援助逐步转向经济恢复与重建方面,但朝战的爆发中断了这种努力。总体 上看,这一时期的美国对韩援助以赠与为主,基本属于救济性质,拘泥于一种零星、不 充分方式,较之于美国所追求的政策目标而言,可以说是相当有限的。促成这种有限性 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既有朝鲜半岛局势发展变化的因素,也受到美国国内政局变幻的 影响,但从根本上说,它与美国全球和东亚战略格局密不可分,主要取决于这一时期南 朝鲜在美国全球政策中的模糊定位。 第三章论述美国对韩援助政策发展的第二阶段: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1953一1960) 的对韩援助。作为对韩援助政策转变中的一个过渡,朝鲜战争时期(1950一1953)的对 韩援助也被纳入到本章范畴之内。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对韩援助在美国对韩援助政策 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就政策特点而言,它带有鲜明的“防务中心主义和军援 优先”色彩,显示出军事、经济援助计划之间鲜明的“一体性”,而且一以贯之,纵观 始终,未见根本性转变;就总量而言,对韩援助堪称是美国当时最大的援外计划;就政 策背景而言,这一时期的对韩援助是在艾森豪威尔政府大力构建西太平洋集体防务体系 的总体框架下进行的,因而必然被打上强烈的“战略安全”印记。与杜鲁门时期带有一 定有限性和临时性特点的对韩援助政策相比,艾氏政府的对韩援助政策更多地体现出稳 定性与长期性。这种稳定性与长期性根源于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长期化 和制度化,不仅体现在对韩军援优先原则始终适用这一点上,也体现在以防务支持形式 出现的经济援助与军事援助之间不可分割的内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153
本文编号:2574899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153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夏咸军;美国对外经济援助[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2 侯明;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1947-1972)[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波;李承晚政权与美韩同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昊;冷战时期美国对印度援助政策研究(1947-1971)[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燕玉叶;购买“和平”:冷战后美国对朝鲜的经济援助[D];复旦大学;2008年
6 娄亚萍;试论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郑波;美国对朴正熙政权援助政策研究(1961-1968)[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高黎;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台湾的援助政策[D];暨南大学;2006年
3 冯东兴;尼克松政府对韩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4 郝欣;越南战争辐射下的朝鲜半岛[D];延边大学;2012年
5 张梓萱;美国对外援助的利益集团因素[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玉岗;论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对韩经济援助的转型[D];黑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74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5748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