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二战后德国政治教育在政治文化变迁中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04 22:58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德国纳粹统治,德国所面临的问题不仅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更是如何从充满道德和政治灾难的历史中发展出真正民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政治文化。以德国究法及其实施为象征的新型民主政治文化的构建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其中,政治教育在政治文化变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政府和议会把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行了精心布置,以增强民众参与政治合作的热情和能力、培养民主政治需要的成熟公民为目的,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政治教育体系,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和模式。德国通过政治教育帮助民众树立了正确的“二战史观”和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念,实现了从传统的权威政治文化到现代民主政治文化的变迁。本文以政治文化、政治教育及政治教育对政治文化的作用,构建一个理论框架,并以此为逻辑起点,以德国民众对新型的民主政治文化的心理发展历程为历史线索,着重探讨了二战后德国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运行机制、运行模式等的更新与发展在政治文化变迁中的作用,除导言外,论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从一般意义上分析了政治文化、政治文化变迁和政治教育的本质内涵及其政治教育与政治文化的关系,探讨了政治教育对政治文化的作用。 第二章对德国政治教育进行了历史考察。各个时期的政治教育都对当时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着每次社会结构的变革与政治秩序的更迭,,政治教育也相应地确定了不同的教育目标和任务。 第三章综述了二战后德国政治文化的变迁。二战后德国人民对其历史传统进行了深刻反思,确立了正确二战史观,摒弃了那些造成历史灾难的军国主义、种族主义、保守主义等消极因素,重拾和发扬了民主、自由和理性的传统,实现了政治文化的根本转变。 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着重分析了二战后德国政治教育在政治文化变迁中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政府推行了一个规模巨大的重新教育德国人民的计划,学校、大众传播媒介、政治组织都被动员起来贡献力量。本文主要从政治教育理念和目标的更新、政治教育内容和主题的转换、政治教育体系的重建与发展等方面来分析和研究政治教育在政治文化变迁中的作用。通过研究发现,德国政治教育在传播民主政治文化、维持政治秩序稳定、促进政治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51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约瑟夫·卡农;潘源;;德国好人[J];书城;2011年08期

2 林秀玉;;德国现代艺术大师伊门多夫逝世[J];艺术.生活;2007年05期

3 陈雯霞;朱芳;;政治教育的边缘化现象探析[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1期

4 曾瑞琪;;动荡和灾难不是没有根源——评昂耐尔·理查尔《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2期

5 梅若雪;;她是“德国儿童的‘阳光妈妈'”[J];意林(原创版);2011年10期

6 孔新峰;;《比希莫特》与霍布斯的政治教育[J];哲学研究;2011年08期

7 陈洁;;西方国家弦乐小组课教育之比较[J];大舞台;2011年06期

8 孙琳琳;;昙花一现——评俾斯麦的外交政策[J];青年文学家;2011年14期

9 朱畅;;“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辨析——兼论政治教育的目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张东亮;;“神曲”龚琳娜:德国老公让我非常幸福[J];侨园;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旭;姚士谋;许刚;;德国生态工业发展对我国较发达地区城市的借鉴——以无锡市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傅阳;;从德国城乡建设的经验看江苏省城市化战略的实施[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3 周谊;;1870年以前的德国职业技术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张伯海;;在德国《GEO》和《STERN》杂志专家讲课班上的致词[A];“中国期刊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张玉敏;;新时期公民教育的核心——公民政治教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邵建东;;德国“双轨制”法学教育制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A];法学教育:比较与省思——现代法学教育论坛文集[C];2001年

7 张金龙;;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届科学论文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8 朱育菁;刘波;冒乃和;陆萍;;德国食品安全监控体制及监控的运作[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食品安全与农民增收”分会场暨福建省农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传增;肖建庄;雷斌;;德国再生混凝土应用概述[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Hans-Ulrich Lindenberg;;德国钢铁工业的战略和结构、技术的发展[A];199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中游;德国1个农民养活130人[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房殿军;德国如何规划物流园区[N];中国交通报;2005年

3 刘柳;持续发展的德国会展业[N];中国旅游报;2005年

4 中国贸促会驻德国代表处;德国是“欧洲病夫”吗?[N];中国贸易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方笑菊;德国1/5经销店销售工作令人不满[N];中国汽车报;2005年

6 刘向;德国节能面面观[N];中国职工科技报;2005年

7 大连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 李宝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创新[N];大连日报;2005年

8 记者 尹滨;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德州日报;2005年

9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德国“争常” ——希望与失败共存[N];光明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方祥生;德国社会保障体制拾零[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翁裕斌;德国全能金融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徐聪;德国公共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3 徐沛君;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4 杜惠洁;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邓白桦;纳粹德国“企业共同体”劳资关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道刚;思想的自由与约束[D];山东大学;2005年

7 杨文俊;美德日社会保险制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王灏;光电子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与演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韩国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沛;凤凰涅i肹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莹莹;1919-1933年纳粹党与德国大资本家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姜丽丽;德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朱淑丽;德国比较法学纵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4 刘爱龙;德国对华直接投资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庞潇;中德两国失业保险法比较之法理思考[D];山西大学;2007年

6 张翠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朱文俊;德国律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郝宁;德国新安全观探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9 袁春旺;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金融支持[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贺红岩;博洛尼亚进程下德国学位制度的改革[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76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576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6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