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三至九世纪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传播

发布时间:2020-05-16 11:48
【摘要】:历史文化地理是历史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不同历史阶段各种文化现象的地域系统及其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丝绸之路作为欧亚大陆间的商业贸易、民族迁移、文化交流的孔道,其沿线是不同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典型地域。随着当下丝绸之路研究热潮的出现,丝绸之路沿线各文化要素的空间组合、文化区域、文化传播及其规律是当前研究中备受关注的内容。作为历史地理研究中的新兴技术手段,地理信息系统以其优秀的数据存储、分析、显示功能给历史自然地理等分支学科带来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地理分析模式的重新定位,将GIS的分析显示功能与文化传播研究相结合,也是信息化时代历史文化地理研究中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选取了汉族文化、笈多佛教艺术、萨珊波斯文化为研究对象,以专题形式展开论述。综合利用该时段丝路沿线的考古资料、历史文献、实地考察等资料,考证上述文化在不同区域的传入时间、内容及演变,结合GIS技术分析及呈现它们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阶段、中心区域及流行范围,探究影响文化传播的因素。第一章围绕着汉族文化的西传展开。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文物的分布大致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关中在汉族文化区中的地位有所下降,河西崛起为北方汉族文化重心。汉族政权对西域控制力大幅下降,文化影响力有限。汉族钱币样式虽被龟兹、高昌沿用,但汉族政权发行钱币在西域的流通度较汉时大幅下降。政治移民先后形成了高昌、楼兰、尼雅等塔里木盆地东缘汉族文化兴盛区,促进了育蚕、织造技术及织锦风格等在丝绸之路中西段的传播。隋唐时期,王朝的强盛使得汉族文化在丝绸之路中、西段的传播力增强。唐代货币成为通行于葱岭东西的国际货币,圆形方孔钱成为游牧民族、中亚多国的铸币范式。第二章选取了笈多佛教艺术为研究对象。公元四世纪中叶,成熟的笈多佛教艺术以恒河流域为中心向周边传播。灭佛运动及繁荣的犍陀罗佛教艺术,阻碍了它在中亚扎根。笈多佛教艺术经}宾道传入塔里木盆地的于阗和疏勒,随后东传至敦煌、姑臧、长安、洛阳、太原等佛教重镇。吕光攻克龟兹、释道安与鸠摩罗什的译经活动促进了其在河西及关中一带的传播。第二阶段,印度佛教式微使笈多佛教艺术逐渐丧失活力,艺术中心逐渐从恒河流域转移到中原。在初传地,笈多佛教艺术与本土文化融合后得到了更为深入的传播,也推动了当地佛教艺术风格的改变。隋唐王朝的强盛使汉化的笈多佛教元素再次反传到西域、中亚一带。八世纪中叶起,笈多佛教艺术在各传入地逐渐内化、削弱或消亡。它在丝绸之路沿线的传播受佛教信仰区变化、自身竞争力及传入区的自然、历史状况等因素影响。第三章讨论萨珊波斯文化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萨珊波斯的宗教、风俗、技术、商品风格与钱币文化远传丝绸之路沿线的王国都城与商贸重镇。除萨珊王国外,索格底亚那、巴克特里亚、塔里木盆地是萨珊文化盛行的几个中心区域。三世纪至四世纪,以钱币及琐罗亚斯德教为代表萨珊文化依托王朝军事扩展快速传播至西亚底格里斯河到中亚阿姆河南、南亚印度河西的辽阔土地,形成了两河流域、呼罗珊、巴克特里亚等文化中心区域。五世纪至七世纪中,为萨珊文化传播的繁荣时期。该阶段萨珊王朝的经济实力提升及文化艺术的成熟,使其钱币文化、技术、艺术风格、宗教具有非凡的影响力。萨珊王朝覆灭后至九世纪,为后萨珊文化时期。大批工匠、贵族及琐罗亚斯德教信徒迁徙至呼罗珊、撒马尔罕、长安等地,促进了萨珊技术文化与当地的融合与创新。该时期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交流往往是多方共同主导、多种方式并举进行的。国力和文化竞争力等因素决定了交流中的强势方,但它们在传播自身文化的同时也受到传入地文化的反哺。王都和商贸城市成为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的多文化汇聚地。多文化间相互借鉴、融合,促成了沿线多个政权、民族文化内部的剧烈转型,也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
【图文】:

密度图,丝绸之路,魏晋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逦;<i?r邋?邋e"35:逦;^v逡逑图1-4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沿线古城、文物分布图逡逑m'邋e'o*^.逦sr邋iTSTf:逦cr■东逦no1逡逑逦1逦逦逦,_I逦!逦1逦?逡逑、-'..,,.’’t'''w.、—?逡逑N逦\逡逑s;:逦i\逦一邋L逦(逦:逦u逦^邋t逡逑一逦Q)逦一逦逦逡逑0邋0°邋0邋.逡逑o逦…,?^MBSSPfai邋逡逑。。。。。。。。。。逡逑、Xu逦逦-逡逑田例逡逑0逦IZZ3邋'邋^逡逑_CrD.5f7-s-.逦r^,::r逦'?逦v逦\逡逑i邋——.tm逦777邋w娜逦\邋\逦t逡逑--?—-\邋i逦z,,逦.、,、?邋..?、逡逑;逦灥逦....…逦广一邋’逦?:逡逑,灥分拆逦5JJ邋:.—邋?■?:、々:¥邋/邋t.逦0邋135邋270邋540邋810邋1

分布图,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时期


图1-4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沿线古城、文物分布图逡逑m'邋e'o*^.逦sr邋iTSTf: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13;K9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倩;;公元6-8世纪吐鲁番阿斯塔纳地区家族茔院研究——以张雄家族茔院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2 克力木·买买提;丁建丽;杜培军;;基于GIS的吐鲁番地区古遗址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5年03期

3 陈爱峰;李亚栋;徐佑成;蒋金国;徐静;赵静;安士佳;陈新勇;徐东良;;雅尔湖石窟调查简报[J];吐鲁番学研究;2015年01期

4 肖国强;王龙;刘耐冬;;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Ⅱ区M411的抢救性发掘简报[J];吐鲁番学研究;2014年02期

5 张永兵;陈新勇;舍秀红;;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西区2004年发掘简报[J];文物;2014年07期

6 王久刚;辛龙;郭永淇;潘颖睿;郑旭东;党晓婷;杨军凯;;西安南郊郭杜镇西晋墓发掘简报[J];文博;2013年03期

7 杨军凯;郭永淇;辛龙;郑旭东;关琳;赵俊英;党晓婷;;西安市西郊杨家围墙唐墓M1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3年02期

8 郑国穆;魏文斌;;甘肃合水保全寺石窟调查简报[J];石窟寺研究;2011年00期

9 达微佳;;麦积山石窟北朝洞窟分期研究[J];石窟寺研究;2011年00期

10 陈凌;李裕群;李肖;;新疆鄯善县吐峪沟石窟寺遗址[J];考古;2011年07期



本文编号:2666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666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1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