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少儿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4 21:24
【摘要】: 纳粹德国的少儿政策是其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少儿培养的目标,还是少儿培养的手段和方式上都深深地烙上了纳粹文化,也造成了充满争议的后果。本文通过探究纳粹德国少儿培养理念的形成,考察其生育、少儿教育与少儿福利等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情况,,从而对其实施结果加以衡量和思考。 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主体一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主要围绕纳粹德国少儿培养理念的形成进行考察。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社会经历了激烈的变革,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少儿培养政策也不例外。纳粹政权从其独特的视角出发,对魏玛共和国时期少儿培养的困境进行变革,形成了一套以培育德意志“新人”为目标的少儿培养理念。 第二章主要围绕纳粹党的未来民族精英培养计划展开,这一计划从孩子诞生之前就已经开始,包含了具有优生优育福利特征的“生命之源”计划以及灌输纳粹思想、强调体质训练的精英学校。该计划体现了纳粹党冲破旧有道德束缚和体制框架,建立锻造未来领导人精英培养机制的雄心壮志,但却在现实中遭到失败。 第三章主要叙述了纳粹党设想中的民族共同体主体,即普通德意志公民的培养。纳粹政权不遗余力地鼓励德意志妇女多生孩子,通过积极的少儿福利行动来确保这些孩子健康幸福,最重要的是要使这些孩子能够成为献身于纳粹事业的可用之材,所以纳粹党一改魏玛共和国软弱无能的形象,挽回了人口增长的颓势,改造了教育体制,改革了少儿福利,但是同时却也暴露出了诸如少儿健康等问题。 第四章主要论述的是被纳粹少儿培养体系所淘汰的四类人,包括未出生与出生的少儿。纳粹政府明确反对有遗传缺陷的人繁衍下一代,并将之付诸法律行动,甚至还通过对婚姻的限制来加以预防。对一些父母品行不符合纳粹主义标准的“反社会者”的后代,则试图通过改变其家庭社会氛围来改造。对“问题儿童”和少年犯的防治则在种族意义上进行区分,监控和处罚手段也日趋严厉。此外,在对待天生具有生理缺陷以及种族上“理应”被淘汰的犹太人,纳粹政府采取了“儿童安乐死计划”等残酷的灭绝政策,扼杀了这些生命的存在。 少儿培养是人类社会始终面临的一大课题,尤其是迈入现代工业社会以后,在少儿教育、少儿福利等领域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纳粹德国的少儿政策作为对这一客观历程的一种另类回应,值得人类深入反思。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516.44
本文编号:2679013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516.44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庞贝;纳粹德国家庭政策研究(1933-1945)[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79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67901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