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东方”概念与“西方”概念的起源与变迁

发布时间:2020-07-10 23:19
【摘要】:“东方”和“西方”这两个概念是本文的核心。然而,由于研究视角和划分标准的不同,人们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和赋予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有时甚至存在较大差别。如果在使用“东方”和“西方”这两个词汇时,对东方和西方概念不进行科学地说明和界定,信手拈来,随意滥用,那么不但会引起人们的误解、导致论述的混乱和荒谬,对于不同民族的理解和尊重也无从谈起。因此,笔者要在科学界定的基础之上对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和东方人眼中的“西方”两个历史概念的发展演变进程进行全面的溯源与剖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东方”的概念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一直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概念。早在古希腊时期,当时的欧洲人就已经有了“东方”的概念,随着欧洲人视野的拓宽和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交流的扩大,他们心目中的东方世界的范围也在日益扩展,从西亚、北非、南亚到东亚,最终囊括了整个亚非地区。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世界的形象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与“东方”概念一样,东方世界尤其是中国人意识中的“西方”概念和西方世界的大都源于想象,随着历史的发展缓慢演变,直到现代,随着东西方交流的扩大,人们对西方概念的理解,从传说和想象回归科学与理性。在史学思想发展的进程中,人类也是历经了从局部观念到世界观念的转变。“东方”和“西方”是两个古老的概念,不同的时代赋予了它们不同的内涵,追溯它们形成的源头,掌握其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规律,有利于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对于促进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理解、交流和融合,对于推动全球化进程以及国家近期提出的“一带一路”工程的构建,都是大有裨益的。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106
【图文】:

古希腊人,世界,西方世界,概念


“东方”与“西方”概念的起源整个亚非地区。由此可见,西方人心目中的东方概念是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其仅仅是一个表示方位的概念。不过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一直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概”位于“西方”的欧洲分别坐落于欧亚大陆的两端,绵延岭阻断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在远古时代连接起“东方”那些生存于中亚腹地的游牧民族,他们依靠口头的传说远古的西方世界形成了关于东方和中国一半神话一半传进古

示意图,中亚,示意图,斯基泰


图 2:希罗多德想象中亚速海至希伯尔波利安人居住地区示意图没有囊括整个地中海,著名的古希腊历史学,并且,他认为在纪元前 7 世纪时,自今黑北越过乌拉尔山脉,自额尔齐斯河进入阿尔。但从他的著作《历史》中可以看出,希罗“对于那些把全世界区分和分割为利比亚、怪的。因为这三个地方的面积相去悬殊。就度来说,在我看来欧罗巴比其他两地更是宽之前,还有一位名为亚里斯特亚士的伟大旅随斯基泰人③的商队从希腊出发,穿越和经的被称为“阿尔及巴埃人”的市场。由于气

线路图,托勒密,罗马,线路图


图 3:托勒密描绘的罗马到东方的贸易线路图个对:“赛里斯人的法律条例规定,严禁杀生、国度内,人们既看不到僧侣和寺庙,也看不和盗贼更是销声匿迹。”③巴戴桑的论述影响者——古罗马时代的希腊作家阿米安努斯·马里斯人是一个和平的民族,他们生活最大的武器。赛里斯人的性情安逸沉静,他们不会有益健康,空气清洁,阵风格外温和美好,都提到:“神在东方的伊甸园建立了一个园样的树木从土地里生长而出,以悦人的耳目,记载虽然充斥着古代西方的幻想与想象,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英;;公元1到5世纪中国文献中关于罗马帝国的传闻——以《后汉书·大秦传》为中心的考察[J];古代文明;2009年04期

2 黄璜;;鸦片战争给中国思想文化方面带来的影响——以从“夷”到“洋”的转变为视角[J];传承;2009年12期

3 刘明翰;中国是从何时开始落后于西方的?为什么?——欧洲文艺复兴前后中国同西方的比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马骏骐;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特质[J];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5 张立胜;;试论天朝上国观念在晚清的崩溃[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6 俞良早;;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东方”概念[J];江汉论坛;2006年09期

7 祝春亭;明清时期西方人眼里的中国形象[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8 刘乐;;西方化东方: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解读萨义德《东方学》[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潘振平;;鸦片战争后的“开眼看世界”思想[J];历史研究;1986年01期

10 向荣;;世界史与和谐世界[J];历史研究;2008年02期



本文编号:2749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749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9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