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沙夫历史认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4 19:49
【摘要】:青年马克思思想的“重新”发现和深入阐发,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演进和发展史上的大事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和其他众多新马克思主义流派兴起和发展的重要契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亚当·沙夫20世纪60年代建立的人的哲学、异化理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人道主义的历史认识论就是要确立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核心地位,阐发人的本质和存在在哲学论域(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中的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在总体上对沙夫的历史认识论思想进行探讨,从历史认识论这一视角出发重新审视沙夫的人道主义思想,以期推进国内相关问题的研究。除去绪论和第一章介绍基本背景外,论文依次阐明了认识的主观性、客观性和真理性问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历史认识主观性的思考。通过分析认识主体在三种认识关系模式中的地位;认识主体的主体性与主观性;认识主体参与历史的形式等,揭示认识主体在认识关系中的核心地位。首先,沙夫根据认识主体在认识关系中的作用,把认识关系分为三种模式:被动直观的认识模式;唯心主义的认识模式;客观能动的认识模式。接着,他阐述了三种认识关系模式在当代思想谱系中的历史表现,即体现为实证主义、现代主义和历史主义。其次,沙夫强调历史认识的主观性是由认识主体借助选择、解释和评价等形式介入到历史认识活动的。最后,阐明认识主体的主体性和主观性的区别,揭示其对历史认识客观性理解的影响。第二,认识的主观性在历史认识客观性和真理性问题中的表现。通过界定历史事实、历史认识的客观性等概念,沙夫对实证主义和现代主义两种历史认识论展开了批判,进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认识客观性的正确理解。其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认识论既反对实证主义对历史客观性绝对化趋势的理解,也反对现代主义对历史认识所采取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立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一方面承认主体受社会制约,但另一方面认为主体能够发挥能动作用,并以这种辩证理解为基础,探讨了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和真理性等问题。沙夫认为历史认识具有类过程性,总是处于不断趋向作为“边界”的绝对真理的永恒过程之中,因而客观真理始终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而不是已经完成的最后状态。在这个意义上,真理总是部分的、不完全的真理,即相对客观的真理。第三,历史认识论的人道主义基础。一方面,沙夫历史认识论对社会的人及其能动作用的考察体现了人道主义的诉求;另一方面,沙夫的人道主义思想又为其历史认识论提供了思想前提和理论基础。人的哲学、异化理论和历史认识论都是以人为出发点和目的的,都从不同的方面丰富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内涵。总之,沙夫的历史认识论是其人道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一理论,既能深化对沙夫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解,推进波兰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又能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容,深化人们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的理解。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继锋;;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异化理论探析[J];学术交流;2015年10期

2 王燕;;“幸福”的两种研究方法——兼评亚当·沙夫的幸福方法论[J];道德与文明;2015年05期

3 傅其林;;论沙夫的马克思主义交往符号学思想[J];学术交流;2015年08期

4 李乾坤;;社会主义图景的描绘及其哲学困境——评亚当·沙夫晚年的社会主义问题思考[J];学术交流;2015年08期

5 张笑夷;;关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理论探索——亚当·沙夫的社会主义思想研究[J];学术交流;2015年07期

6 塔杜什·布克辛斯基;马建青;;沙夫异化概念中的矛盾[J];学术交流;2015年07期

7 王燕;;论马克思“否定的幸福观”及其实践智慧——以亚当·沙夫的幸福方法论为视角[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8 张笑夷;;历史:“如实直书”抑或“主观创造”?——沙夫对实证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批判[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9 许恒兵;;亚当·沙夫历史唯物主义观概论[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03期

10 许恒兵;;浅析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理解[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芳;沙夫人道主义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桂雷;亚当·沙夫人道主义思想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李博;亚当·沙夫人道主义思想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秀娟;亚当·沙夫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理论转变[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02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802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3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