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仪礼通论》看姚际恒的辨伪思想
【学位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K092.4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姚际恒的生平与著作
2 姚际恒与辨伪学
3 《仪礼通论》对研究姚际恒辨伪思想的意义
4 姚际恒对《礼古经》的考辨
5 姚际恒对《仪礼》的考辩
6 姚际恒对《仪礼》"记"文的考辨
7 姚际恒对《仪礼》中六"笙诗"的考辩
8 姚际恒对《周礼》的考辩
9 对姚际恒辨伪思想的总结和评价
附录 姚际恒生平考略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振华;;《豳风·七月》结构与孔疏“衣食所分,男女正助”说[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 乐朋;;用手读书[J];思维与智慧;2011年04期
3 陈德新;常森;;论《诗经原始》在《诗经》学史上的进展及其保守性[J];学术交流;2011年08期
4 薛立芳;;毛奇龄“诗”学思想及其对清代“诗”学发展之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5 郭延坡;;顾颉刚“层累说”理论体系的思想和方法[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王艳;;关于《鬼谷子》的几个问题[J];华章;2011年13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严季澜;;中医古籍辨伪方法刍议[A];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上)[C];2009年
2 高驰;;中医古籍伪书考辨[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三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绍炎;陈德宇;;从风、诗研究看毛享和朱熹的比兴观[A];2005年乌蒙论坛论文集(二)[C];2005年
4 许子滨;;从《左传》看《仪礼》的成书及其反映的时代[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5 王法周;;从《古史辨》看1920年代史学中的西学观念与方法[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6 刘毓庆;;论明代“诗经学”的历史贡献[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7 陈德新;常森;;论《诗经原始》在《诗经》学史上的进展及其保守性[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翟清福;还学术一片净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郑任钊;经学发展的轨迹及不同时期的特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肖东发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继承读书传统 建立书香社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刘勉;水积不厚则负大舟无力[N];文艺报;2004年
5 李零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千里马的价钱买了一批驴[N];文汇报;2002年
6 汪受宽;酒泉地名来历考[N];光明日报;2004年
7 ;倡导严谨治学潜心钻研的优良学风[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8 河北大学文学院 时永乐;文献学是国学的基础[N];光明日报;2010年
9 张传玺;翦伯赞对中国新史学的贡献(节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李晓菊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历史文献学的学科地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彭树欣;梁启超与中国文献学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大忠;《郡斋读书志》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4 史振卿;清代《尚书》学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兆禄;清前中期《诗经》文学诠释史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洪海;《诗经》评点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陈国安;清代诗经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何周;吕思勉的文献学成就[D];安徽大学;2012年
9 薛立芳;毛奇龄“诗”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邓莹;《孔子家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颖;从《仪礼通论》看姚际恒的辨伪思想[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李世林;万历朝历史文献辨伪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左川凤;姚际恒与戴震《诗经》研究之比较[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鹏;《四部正讹》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吴超华;姚际恒的《诗经通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贺军;清代《诗经》学独立思考派《诗》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7 杨大忠;《郡斋读书志》对版本学与辨伪学的影响[D];安徽大学;2007年
8 樊万龙;姚际恒《诗经通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9 杨亮;《篆学指南》辨伪[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10 侯佳;宋代辨伪第一人[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26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826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