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清末京师大学堂中国史讲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7 09:16
   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的现实环境和学术格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民族存亡的危机和域外知识的传入深刻影响着清末史学界。中国知识分子在反思中国传统史学的同时,也开始着手于近代史学体系的建立,他们主张用新的观念和方法来改造我国传统史学,四部京师大学堂中国史讲义便是其新史编撰的一次有益尝试。然而对于这些讲义,人们却知之甚少。屠寄的《史学科讲义》从开辟草昧之时叙至春秋之世,对我国古史的重构尤为究心。王舟瑶和陈黻宸的讲义,将历史书写之范围加以扩展,突破了传统史学囿于“帝王史”和“政治史”的局限,把叙述的重心放在了“学术史”上。汪荣宝的《本朝史讲义》出版于1906年,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清朝断代史。是书史笔典雅,条理清晰,基本写出了清代中期以前历史发展的大势,不失为本朝人撰写本朝史的一大力作。察四部京师大学堂中国史讲义,在编纂方法上,均采用了章节体的形式。将我国历史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区分为各个阶段,层次更加清晰。在历史观上,它们都采用了进化论作为指导思想,域外知识对于清末史学的浸染可见一斑。但四部讲义的编撰者们,大多出身旧学营垒,对我国传统学术有着难以割舍之温情。他们注重通过史学来培养国民爱国心,希望找出中国古代文明与西方文明相通甚至中学优于西学的部分,从宣扬我国历史、文化之光荣出发,对我国传统文化加以褒扬,试图借此唤起国民自信心,以鼓舞国民志气。甚至,在西方殖民者攻击中华民族是“奴隶之民族”时,讲义编撰者们不惜从古史材料中搜寻蛛丝马迹,证明中华民族自西而来,以反击“西优中劣”的言论。这种做法虽忽视了认同“中国人种西来说”所带来的流弊,却表明清末知识分子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民族溯源。京师大学堂中国史讲义包罗甚广,通过讲义以管窥清末史学界之新旧交锋,不失为一项有意义的学术工作。
【学位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K09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案
2 适逢其时:京师大学堂的中国史教学与讲义的编撰
    2.1 京师大学堂历史学科的课程设置
    2.2 京师大学堂历史学科教学的开展
    2.3 中国史讲义编撰的推动力
3 各有千秋:四部中国史讲义的出现
    3.1 对古史的迷信与重构:屠寄与《史学科讲义》
    3.2 醉心学术史:王舟瑶与陈黻宸的两部讲义
    3.3 本朝人撰写本朝史的力作:汪荣宝与《本朝史讲义》
4 新旧交织:四部中国史讲义评述
    4.1 编纂形式与书写内容的更新
    4.2 历史观上的新旧杂陈
    4.3 民族观念上的变化
    4.4 发挥史学培养国民爱国心的功能
5 白玉微瑕:京师大学堂中国史讲义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安平;;行政化与去行政化:晚清学部成立前后京师大学堂的定位与发展[J];复旦政治学评论;2018年01期

2 刘梦茹;;天津大学:明月照高楼,同心向北洋[J];求学;2017年05期

3 倪良端;;朱德与孙炳文[J];中华魂;2017年08期

4 邹鑫;;从《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看清末官学教育的转型[J];孔庙国子监论丛;2016年00期

5 王澈;谢小华;;成立京师大学堂上谕[J];历史档案;2008年02期

6 伊则;京师大学堂的怪人怪事[J];钟山风雨;2004年06期

7 巴斯蒂;京师大学堂的科学教育[J];历史研究;1998年05期

8 丁剑;京师大学堂成立溯源[J];贵州文史丛刊;1998年06期

9 马玉清;前清京师大学堂与“五四”时期的北京大学[J];北京档案;1995年05期

10 肖冲;京师大学堂体育考[J];体育文史;198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军;中国近代大学预科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晓钒;清末京师大学堂中国史讲义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年

2 陈艳华;近代政府与北京大学的关系之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3 张普;张百熙的教育思想及实践[D];湘潭大学;2009年

4 潘清;京师大学堂译学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苏娌;晚清维新派教育救国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展文婕;中国近代生物学科的建立与发展(1840-1937)[D];河南大学;2015年

7 秦聪;中国大学校长任期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8 秦熠;承先与启后[D];安徽大学;2005年

9 吴仪轩;浅析民国时期国立北京大学的教师聘任制度[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10 周洋;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生成的本土因素[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583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8583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0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