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美国言论自由与其司法原则
发布时间:2020-10-27 14:58
20世纪美国言论自由与其司法原则经历了从提出、逐步发展到比较合理的历史过程。在美国,言论自由既是一项立国的政治原则或法律原则,又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保障言论自由是美国立国的精神,也是民主政治的基石。 在殖民地时期,英国殖民政府压制北美人民的言论自由,尤其是对与其政见相左的私人报纸,言论自由问题产生。18、19世纪美国人民没有真正享有言论自由权利,言论诉讼案也没有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尚未提出言论自由司法原则。20世纪具有司法自由主义倾向的言论自由司法原则的提出和设立的理论基础是密尔顿和杰斐逊的言论自由理论,他们的理论也是美国言论自由与其司法原则发展的主要动力。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进步主义运动推动下,司法自由主义理念虽然出现,但在恶劣倾向原则广泛使用的情况下,司法保守主义在联邦最高法院处于支配地位。在联邦最高法院创设言论自由司法原则以前,恶劣倾向基本上是最高法院的官方原则,言论自由受到严厉压制。在申克案中,大法官霍姆斯提出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这项原则带有司法自由主义的色彩,较之恶劣倾向原则,有利于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斯通法院(1941-1946)提出了比较符合现实的优先适用原则。它虽未被付诸司法实践,但继承并发展了司法自由主义理念。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美苏冷战的展开,以及国内“赤色恐慌”的盛行,文森法院(1946——1953)采用保守的衡平原则,公民的言论自由范围有所缩小。 到20世纪下半期尤其是沃伦法院时期(1953——1969),自由派大法官在联邦最高法院占据主导地位,提出了实质恶意原则。在伯格法院时期(1969——1986),又适用禁止事先限制原则和时间—地点—方式限制原则。在这三项原则中,其中实质恶意原则拓宽公民和新闻界政治言论自由,他们批评政府的言论受到法律保护。禁止事先限制原则限制了政府的特权,即解除了政府对公民和大众媒体实施事先约束的权力,保障言论自由权利基本不受政府的侵害。时间—地点—方式限制原则对发表言论者在时间、地点和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合理限制,以维护公民的社会利益。上述三项司法原则的在实践中的应用,说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能够比较有效地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 美国言论自由与其司法原则发展历程中体现出来的历史进步性,对我国法制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言论自由提出不同的司法原则,这些先后提出和设立的司法原则,呈现从严格控制公民言论自由发展为比较尊重公民的这一权利的趋势,有助于进一步保护公民言论自由,加强了新闻界对政府的监督力度,促进社会进步。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K71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20世纪前美国言论自由的实践与理论
(一) 美国言论自由问题的产生与18、19世纪美国言论自由
(二) 关于言论自由的理论学说
1 、 密尔顿的言论自由学说
2 、 杰斐逊的言论自由观点及其实践
二、 20世纪上半期美国言论自由的发展与其司法原则的提出
(一) 美国言论自由的发展与其司法原则的设立
1 、 恶劣倾向原则
2 、 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
(二) 美国言论自由的进步与其司法原则的更改
1 、 优先适用原则
2 、 衡平原则
三、 20世纪下半期美国言论自由与其司法原则的合理化倾向
(一) 实质恶意原则
(二) 禁止事先限制原则
(三) 时间-地点-方式限制原则
四、 20世纪美国言论自由与其司法原则的发展对美国社会的意义
(一) 加强了对政府的监督
(二) 促进了社会民主的发展
注释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后记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58674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K71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20世纪前美国言论自由的实践与理论
(一) 美国言论自由问题的产生与18、19世纪美国言论自由
(二) 关于言论自由的理论学说
1 、 密尔顿的言论自由学说
2 、 杰斐逊的言论自由观点及其实践
二、 20世纪上半期美国言论自由的发展与其司法原则的提出
(一) 美国言论自由的发展与其司法原则的设立
1 、 恶劣倾向原则
2 、 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
(二) 美国言论自由的进步与其司法原则的更改
1 、 优先适用原则
2 、 衡平原则
三、 20世纪下半期美国言论自由与其司法原则的合理化倾向
(一) 实质恶意原则
(二) 禁止事先限制原则
(三) 时间-地点-方式限制原则
四、 20世纪美国言论自由与其司法原则的发展对美国社会的意义
(一) 加强了对政府的监督
(二) 促进了社会民主的发展
注释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玲;当代中国表达自由研究现状的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王鑫;美国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胡怀松;言论自由价值的法理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赵旭;论美国表达自由的审查标准[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58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85867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