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苏联对日外交政策研究(1941-1956)

发布时间:2020-12-09 03:05
  1941~1956年的苏联对日外交政策经历了中立——严惩——对峙——正常化四个阶段。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国家利益目标的不断调整,影响和制约着苏日关系的进退,从而决定了苏联对日政策的跌宕起伏。二战期间,利益和需要的契合使双方选择了中立。为了集中精力消灭入侵的德寇,苏联竭力避免与日本兵戎相见;为了“南进”计划的顺利实施,日本需要与苏联保持和平。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苏联坚持对战败的日本实行严厉惩罚,为的是最大限度地削弱它,防止其东山再起。冷战爆发后,出于遏制苏联、巩固亚洲阵地的需要,美国开始大力扶持日本。通过旧金山《对日和约》和《美日安保条约》,美国将日本变成防止共产主义扩张的桥头堡。苏日关系也由战胜国与战败国演变成两大阵营中的主角和配角关系,苏联对日政策因此笼罩上阵营对抗的色彩。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开始调整对外政策,着力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日本出于重返国际社会,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迫切希望与苏联恢复邦交。共同的目的,使双方重新坐到谈判桌旁,苏日关系也由对抗走向两国关系正常化。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状况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战时苏联对日中立政策
    2.1 趋利避害的中立选择
        2.1.1 《苏日中立条约》的酝酿
        2.1.2 《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
    2.2 苏联对日维持中立的两面性
        2.2.1 中立背后的出兵承诺
        2.2.2 苏联对日参战的政治条件
        2.2.3 《雅尔塔协定》的签署
    2.3 苏联对日中立政策的终结
        2.3.1 苏联对日处置的基本立场
        2.3.2 《波茨坦公告》的发表及苏联对日出兵
第3章 战后苏联对日占领政策
    3.1 苏联对日占领政策的初步实施
        3.1.1 苏联争夺驻日最高领导权
        3.1.2 苏联争夺对日占领区
    3.2 苏联在对日管制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3.2.1 美英苏在建立盟国对日管制机制问题上的分歧
        3.2.2 伦敦会议上苏联争取将日本问题列入会议议程的努力
    3.3 苏联坚持建立盟国对日管制机制的努力
        3.3.1 苏联的外交斡旋及盟国对日理事会的成立
        3.3.2 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的召开及盟国对日管制机制的最终建立
第4章 战后苏联对日媾和政策
    4.1 盟国对日媾和问题的肇始
        4.1.1 亚洲形势的巨变及美国对日政策的调整
        4.1.2 不同时期的美国对日媾和方案
    4.2 苏联的对日媾和政策
        4.2.1 美国推动片面对日媾和
        4.2.2 苏联在对日媾和问题上的立场
    4.3 苏美围绕对日媾和问题的斗争
        4.3.1 苏中两国共同抵制美国的片面媾和
        4.3.2 旧金山《对日和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第5章 战后苏联对日复交政策
    5.1 苏日关系正常化的缘起
        5.1.1 亚洲紧张局势的缓和与日本国内形势的变化
        5.1.2 苏日关系正常化的提出
    5.2 苏日复交谈判的酝酿
        5.2.1 苏日开启谈判之门
        5.2.2 伦敦谈判前的准备
    5.3 苏日关系正常化谈判及《苏日共同宣言》的发表
        5.3.1 伦敦大使级谈判
        5.3.2 莫斯科外长级谈判
        5.3.3 莫斯科首脑级谈判及《苏日共同宣言》的签署
第6章 战后苏联对日战俘政策
    6.1 苏联对日战俘政策的由来
        6.1.1 苏联对日战俘政策的出台
        6.1.2 苏联对日战俘政策形成的原因
    6.2 苏联在日本战俘遣返问题上的立场
        6.2.1 日本各界要求遣返日俘的呼声
        6.2.2 苏美关于日俘遣返问题的交涉
    6.3 苏联遣返日本战俘及其原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中文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冷战”政策与日苏领土问题的形成[J]. 李凡.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2]俄罗斯人口高死亡率论析[J]. 马蔚云.  人口学刊. 2008(06)
[3]战后美国因素在日苏复交中的影响[J]. 吕增艳,周鹤.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8(06)
[4]俄罗斯人口发展及现状[J]. 马蔚云.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08(02)
[5]前苏联解密档案对“日本战俘”问题的新诠释[J]. 徐元宫,李卫红.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06(04)
[6]试论战后日苏关系的特点[J]. 安成日.  西伯利亚研究. 2006(05)
[7]简论1956—1968年日本与苏联的关系[J]. 王春良,李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1)
[8]俄日和平条约谈判与北方领土问题[J]. 刘清才.  俄罗斯研究. 2005(04)
[9]二战后日苏“北方领土”问题的形成[J]. 李凡.  世界历史. 2005(06)
[10]中苏同盟、朝鲜战争与对日和约——东亚冷战格局形成的三部曲及其互动关系[J]. 沈志华.  中国社会科学. 2005(05)



本文编号:2906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906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5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