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韩渔业纠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0 16:09
中国和朝鲜半岛海陆相通,沿海人民以渔业为重要生计。山东和辽宁沿海区域人民经常到朝鲜半岛境内海域渔猎,自古习以为常。但是到了近代,尤其是在日本与韩国签订通渔章程,对双方渔业活动进行规范后,中国和朝鲜的渔业往来也受到官方的关注,双方开始站在各自国家的立场上对渔业活动进行规范并与对方进行交涉,“一波三折”的交涉过程为更具体的展现晚清中朝外交面貌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切入口。渔业活动之所以产生纠纷,缘于双方未对各自的渔业范围、渔业活动规则进行协商确定,因而渔业纠纷集中表现在清政府和朝鲜、韩国政府关于《通渔章程》签订与否的交涉。1882-1894年,袁世凯主持朝鲜事务,在这一问题上,他借鉴了日本与朝鲜签订通渔章程的教训,拒绝签订,态度十分强硬;1899-1905年,中国和韩国建立平等外交关系,通渔章程的签订愈发必要,几任驻韩公使均主张迅速签订;1906-1910年,驻韩总领事马廷亮根据韩国境内渔业冲突日益严重的实际情况,主张迅速签订,但是国内山东等地非常反对,主张搁议此事,认为如若与韩国政府签订通渔章程,势必引发中日渔业冲突,导致中国海权丧失。《中朝通渔章程》历经十数年,终未得以签订,其交涉过程正如清...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中朝通渔章程》缘起
第一节 中朝渔民通渔情况
第二节 前车之鉴:日朝渔案
第三章 1882-1894 袁世凯时期的交涉
第一节 妥善处理中朝渔案
第二节 批驳日本野心,拒绝签订《通渔章程》
第四章 1899-1905 短暂的平等外交时期的交涉
第五章 1906-1910 中日关系框架下的中韩交涉
第一节 远洋渔业团勒捐事件
第二节 《中韩通渔章程》的最后结果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宗藩体制与国际公法之间:晚清中朝秩序的重新建构[J]. 张卫明. 学术研究. 2011(03)
[2]晚清中韩关系走向近代外交的历程[J]. 李晓光,陶常梅.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9)
[3]晚清对外关系中的“一个外交两种体制”现象刍议[J]. 权赫秀.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9(04)
[4]宗藩体制解体与东北亚乱局[J]. 马勇. 安徽史学. 2008(01)
[5]袁世凯对日外交述论[J]. 管书合. 史学集刊. 2007(01)
[6]日俄战争对近代中韩关系的影响[J]. 权赫秀. 近代史研究. 2005(06)
[7]“华夷秩序”论[J]. 何芳川.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6)
[8]略论《中韩通商条约》签订前后清与朝鲜的关系[J]. 黄湛.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1997(02)
[9]传统的华夷国际秩序与中韩宗藩关系[J]. 陈潮. 韩国研究论丛. 1996(00)
博士论文
[1]吉田茂早期对华外交思想研究[D]. 边红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本文编号:3179660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中朝通渔章程》缘起
第一节 中朝渔民通渔情况
第二节 前车之鉴:日朝渔案
第三章 1882-1894 袁世凯时期的交涉
第一节 妥善处理中朝渔案
第二节 批驳日本野心,拒绝签订《通渔章程》
第四章 1899-1905 短暂的平等外交时期的交涉
第五章 1906-1910 中日关系框架下的中韩交涉
第一节 远洋渔业团勒捐事件
第二节 《中韩通渔章程》的最后结果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宗藩体制与国际公法之间:晚清中朝秩序的重新建构[J]. 张卫明. 学术研究. 2011(03)
[2]晚清中韩关系走向近代外交的历程[J]. 李晓光,陶常梅.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9)
[3]晚清对外关系中的“一个外交两种体制”现象刍议[J]. 权赫秀.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9(04)
[4]宗藩体制解体与东北亚乱局[J]. 马勇. 安徽史学. 2008(01)
[5]袁世凯对日外交述论[J]. 管书合. 史学集刊. 2007(01)
[6]日俄战争对近代中韩关系的影响[J]. 权赫秀. 近代史研究. 2005(06)
[7]“华夷秩序”论[J]. 何芳川.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6)
[8]略论《中韩通商条约》签订前后清与朝鲜的关系[J]. 黄湛.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1997(02)
[9]传统的华夷国际秩序与中韩宗藩关系[J]. 陈潮. 韩国研究论丛. 1996(00)
博士论文
[1]吉田茂早期对华外交思想研究[D]. 边红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本文编号:3179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179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