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视野下的东周武人精神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5 03:48
武人是国史演进的重要势力。二十世纪初,梁启超提出“中国之武士道”,开启了武人研究从外在的器物、制度层面到内向的精神、价值层面的研究趋向。围绕古代武人的精神世界,吕思勉、雷海宗、余英时等学者提出相关命题并将先秦尤其是东周时期武人的主体精神纳入考察视野。“东亚视域”的研究理路为“中国武士道”命题开拓了新的考察维度,本文正是由此深入展开。论文共分为绪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绪论主要是提出本文的研究动机,系统梳理检讨学界的主要成果,界定、厘清武人的相关概念以及研究方法。本论部分包括本文的一、二、三、四、五、六、七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了东周武人主体精神发生的历史背景。从西周封邦建国到诸侯争雄,再到秦帝统一,暴力权所有者的角色变化将贵族、士人乃至庶民全部卷入武人群体中来。同时,血缘、地缘关系的改变不断塑造着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新武人团体。此外,在“文明轴心期”的背景下武人的自我价值得到彰显和诠释。第二章在分析东周武人概念的基础上,对武人群体类别予以建构。借用人类学家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将该群体分为贵族武士、家徒门客武士、诸子武士、游民武士四大类分别研究。这里的建构更多地是一种考察维度的假设,不同类...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和评析
第三节 概念辨析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东周武人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东周时期暴力权的变化
第二节 血缘与地缘关系的瓦解与重组
第三节 个体觉醒与话语发生
第二章 东周武人的类别
第一节 传统诠释视野中的“武人”
第二节 基于“差序格局”理论的武人分类
第三节 武人类别的建构
第三章 贵族武士精神研究
第一节 商周以降的尚武传统与尚武教育
第二节 战争中的贵族武士精神
第三节 贵族武士的生死观
第四节 贵族武士忠诚观的新诠释
第四章 家徒、门客武士研究
第一节 主从关系建立的逻辑
第二节 施报理论所构建的武人与主君关系
第三节 轴心突破背景下个体价值的觉醒
第四节 家徒、门客武士精神的新诠释
第五章 先秦诸子关于武人精神的新诠释
第一节 儒家关于武人精神的诠释
第二节 墨家武人精神研究
第三节 道家论武人精神
第四节 兵家、法家论武人精神
第六章 东周武人精神的秦汉延伸
第一节 从《侠的精神文化史论》论“侠”的含义
第二节 从“夹辅”权力的非法化论“侠”的起源
第三节 汉代的侠与社会秩序
第七章 东亚视域内中日武人精神的相关比较
第一节 日本武士道的诠释史研究评述
第二节 日本武士道的历史原型与商周武人精神的关联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武士道转型”诠释的新体系--读张崑将《电光影里斩春风--武士道分流与渗透的新诠释》[J]. 咸伟. 外国问题研究. 2017(03)
[2]东亚的表达[J]. 韩东育. 读书. 2016(10)
[3]丸山真男“原型论”考辨[J]. 韩东育. 历史研究. 2015(01)
[4]雷海宗学术评价问题新议[J]. 乔治忠. 学术研究. 2014(01)
[5]关于日本“古道”之夏商来源说[J]. 韩东育. 社会科学战线. 2013(09)
[6]日本对外战争的隐秘逻辑(1592—1945)[J]. 韩东育.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4)
[7]身体教育论:森有礼国民教育的思想回路[J]. 严平.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2(04)
[8]历史的真实与历史的重构——兼论儒家有关上古战争现象的虚拟化解读[J]. 黄朴民. 文史哲. 2012(03)
[9]“好勇过义”试释——兼论《论语》中的“勇”及其限度[J]. 黄建跃. 孔子研究. 2011(05)
[10]从丧服制度看“差序格局”——对一个经典概念的再反思[J]. 吴飞. 开放时代. 2011(01)
博士论文
[1]在观念与思想之间[D]. 桓占伟.河南大学 2014
[2]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 姚晓娟.吉林大学 2011
[3]中日墨学比较研究[D]. 庄庭兰.山东大学 2011
[4]齐鲁武术文化研究[D]. 郭守靖.上海体育学院 2008
[5]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武术教育[D]. 李龙.上海体育学院 2008
[6]孔门弟子思想分化研究[D]. 王春.山东大学 2005
[7]巴人尚武精神研究[D]. 曾超.中央民族大学 2005
[8]先秦兵家研究[D]. 李桂生.浙江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武士道论考[D]. 王敏良.华东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84610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和评析
第三节 概念辨析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东周武人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东周时期暴力权的变化
第二节 血缘与地缘关系的瓦解与重组
第三节 个体觉醒与话语发生
第二章 东周武人的类别
第一节 传统诠释视野中的“武人”
第二节 基于“差序格局”理论的武人分类
第三节 武人类别的建构
第三章 贵族武士精神研究
第一节 商周以降的尚武传统与尚武教育
第二节 战争中的贵族武士精神
第三节 贵族武士的生死观
第四节 贵族武士忠诚观的新诠释
第四章 家徒、门客武士研究
第一节 主从关系建立的逻辑
第二节 施报理论所构建的武人与主君关系
第三节 轴心突破背景下个体价值的觉醒
第四节 家徒、门客武士精神的新诠释
第五章 先秦诸子关于武人精神的新诠释
第一节 儒家关于武人精神的诠释
第二节 墨家武人精神研究
第三节 道家论武人精神
第四节 兵家、法家论武人精神
第六章 东周武人精神的秦汉延伸
第一节 从《侠的精神文化史论》论“侠”的含义
第二节 从“夹辅”权力的非法化论“侠”的起源
第三节 汉代的侠与社会秩序
第七章 东亚视域内中日武人精神的相关比较
第一节 日本武士道的诠释史研究评述
第二节 日本武士道的历史原型与商周武人精神的关联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武士道转型”诠释的新体系--读张崑将《电光影里斩春风--武士道分流与渗透的新诠释》[J]. 咸伟. 外国问题研究. 2017(03)
[2]东亚的表达[J]. 韩东育. 读书. 2016(10)
[3]丸山真男“原型论”考辨[J]. 韩东育. 历史研究. 2015(01)
[4]雷海宗学术评价问题新议[J]. 乔治忠. 学术研究. 2014(01)
[5]关于日本“古道”之夏商来源说[J]. 韩东育. 社会科学战线. 2013(09)
[6]日本对外战争的隐秘逻辑(1592—1945)[J]. 韩东育.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4)
[7]身体教育论:森有礼国民教育的思想回路[J]. 严平.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2(04)
[8]历史的真实与历史的重构——兼论儒家有关上古战争现象的虚拟化解读[J]. 黄朴民. 文史哲. 2012(03)
[9]“好勇过义”试释——兼论《论语》中的“勇”及其限度[J]. 黄建跃. 孔子研究. 2011(05)
[10]从丧服制度看“差序格局”——对一个经典概念的再反思[J]. 吴飞. 开放时代. 2011(01)
博士论文
[1]在观念与思想之间[D]. 桓占伟.河南大学 2014
[2]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 姚晓娟.吉林大学 2011
[3]中日墨学比较研究[D]. 庄庭兰.山东大学 2011
[4]齐鲁武术文化研究[D]. 郭守靖.上海体育学院 2008
[5]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武术教育[D]. 李龙.上海体育学院 2008
[6]孔门弟子思想分化研究[D]. 王春.山东大学 2005
[7]巴人尚武精神研究[D]. 曾超.中央民族大学 2005
[8]先秦兵家研究[D]. 李桂生.浙江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武士道论考[D]. 王敏良.华东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84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384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