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13-17世纪汉萨同盟对汉萨城市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1-01 07:29
  13-17世纪由德意志170余个城市组成的汉萨同盟为城市的协同发展提供了范例,汉萨同盟的商贸活动促进了德意志北部和波罗的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汉萨城市的法制建设促进了城市法、商法、民法等法律的发展。它与周边农村的共生生产方式改变了市民和农民的生活状态,汉萨城市教育功能的发展保留了中世纪的精神火种。经济因素在汉萨商人、汉萨城市和汉萨同盟的形成与发展中产生了重要影响。“汉萨”一词的起源本身就与商业贸易有密切关系。伴随着汉萨城市的团结、共同抵抗外敌,以及商站在海外的设立。汉萨同盟走向鼎盛,并形成了汉萨城市网络。在法律制度层面,汉萨同盟在汉萨城市和波罗的海区域的法律制定、制度规范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汉萨城市特许状的颁布不仅为汉萨城市带来了自由,也为汉萨市民带来了经济利益、迁徙自由、婚姻缔结和财产继承等权利。汉萨同盟大会在汉萨城市的决策和协调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汉萨同盟各城市在其城市基本法律的制定中也采取了一致策略。甚至汉萨同盟的海外商站的法律也基本沿用了其在“母城”的法律,有些地区的汉萨商人也会参与该城的管理。在社会生活层面,汉萨城市与周边乡村构建了积极的共生关系,城市的文化功能也通过汉萨城市的发...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3-17世纪汉萨同盟对汉萨城市的影响


中世纪欧洲盐运输路线

英国,商人,伦敦


汉萨同盟的大宗商品贸易有助于积累财富,实现欧洲北部的互联互通。汉萨同盟在海外有弗兰德布鲁日商站、英国伦敦商站、挪威卑尔根商站、俄国诺夫哥德罗商站这四大商站作为大宗商品运输的集散地。13-14世纪弗兰德商人开始把布鲁日作为重要的经济贸易的中心,在他们的组织下布鲁日开始成为重要的货物集散中心。虽然随后弗兰德商人衰落,但布鲁日却反而更加繁荣。“不列颠人、诺曼人、西班牙人、后来还有意大利人都去那里做生意。布鲁日变得日益重要,汉萨商站吸引的德意志人的贸易比例越来越大。”③1252年汉萨商人在布鲁日建立外国人租借地,享有司法豁免权。汉萨商人在布鲁日的贸易地位愈发重要,布鲁日也成为汉萨商人与欧洲西南部贸易沟通的通道。英国伦敦商站,又名钢铁商站或斯蒂尔亚德商站,由名称可以看出此地的建立之初是为了进行金属贸易,但随着英国和汉萨同盟贸易联系的加深,随后的贸易涉及英国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13世纪弗兰德城市的商人首先在伦敦建立了组织,他们选派代表和英国政府谈判以保护自身权益,1267年科隆商人也建立了自己的汉萨组织,即为伦敦钢铁商站。“钢铁商站中至少集聚着60个汉萨城市的代表,伦敦人对他们有多种不同的称呼,如东方商人(Osterlingi)、汉萨人、普鲁士人、阿尔曼的条顿人等。”①可以说伦敦商站集合了所有在英国做生意的德意志商人。1303年《商业特权法》让他们获得了比英格兰当地商人更优越的经商条件,随后汉萨商人又获得关税豁免权,汉萨商人后来甚至获得了参与伦敦市政府的决策的权力。他们为英国经济的增长也贡献了不少,英国通过他们进口:粮食、蜂蜜、盐、兽皮、啤酒、原木、树脂、沥青、琥珀、锡、铁、铜等物资;同时出口英国最多的物资是:羊毛、毛线、床罩、粗绒等毛制品(详见图二)。此外,汉萨商人在英国还建立了一些小型前哨商站,如:林恩、波士顿、赫尔、布里斯托尔等。

商路,德意志,尼斯,商人


1272年,贸易业务扩大的汉萨商人察觉自己需要一个与俄国进行大宗商品贸易的支点,诺夫哥德诺商站由此诞生(详见图三)。经俄国国王批准,汉萨商人在诺夫哥德诺商站享受特权,这里的贸易规则由汉萨商人制定,由于俄国生产力低下,金属货币并不盛行,他们也接受俄国人用皮毛交换他们的商品。他们进口俄国的蜂蜡、蜂蜜、麻布、大麻、蛇麻子、皮革、木材、皮毛等;同时出口给俄国人:粮食、亚麻、手套、彩线、针、羊皮纸、腌鱼、金属、葡萄酒、啤酒、金属、盐等。1278年挪威卑尔根商站建立,该商站的主要用途是鲱鱼制作产业的原材料集散加工地,以至于过往船只说卑尔根商站很长时间都有一股“鱼腥气”。大西洋鲱鱼在捕捞后加工再卖出,这段路程的中点就是卑尔根,在卑尔根中转可以节省大笔运输费用,同时卑尔根还有廉价的劳动力可以使用。这些因素都是卑尔根被汉萨同盟商人选中的原因。卑尔根从汉萨商人处进口:盐、麻布、呢绒、啤酒、谷物、麦芽、面粉、葡萄酒、大麻、沥青、铜、银等;通过汉萨商人卑尔根人出口:青鱼、鳕鱼干、鱼脂、鲸脂、鲸鱼骨、海象皮、海象牙、鸭绒、兽皮、油松、奶油、木材、松香等。


本文编号:3469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469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7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